嘉峪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俞春荣嘉峪关关城匾额文化浅注
TUhjnbcbe - 2021/5/10 19:03:00
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文/俞春荣

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组成员、副院长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的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嘉峪关关城和长城博物馆收藏有清代嘉庆之后的10余方匾额,每一方匾额都蕴含一段真实的人文情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嘉峪关的精彩故事和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定远扶日

此匾的书写时间为清仁宗嘉庆五年(年)七月的一个*道吉日。题匾人是松筠,当时的官职为副都统伊犁领队大臣。匾额为平底阳刻,绿漆黑字,保存程度一般。匾长厘米,宽95厘米,厚4厘米。上书“定远扶日”4个大字,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的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嘉峪关关城和长城博物馆收藏有清代嘉庆之后的10余方匾额,每一方匾额都蕴含一段真实的人文情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嘉峪关的精彩故事和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苍劲古气,笔酣墨饱,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嘉庆五年七月谷旦,下款小字为:弟子松筠敬撰。小字除“嘉庆”二字描金,其余为黑色。匾文寓意是朝廷的力量可达边陲。此匾现藏于长城博物馆,年复制一方悬挂*峪关游击将*府后堂。

匾文浅注:

定远指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扶日在《幼学琼林》有“圣主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扶天捧日之功”,意思是帝王有出现在震位相见于离位的表象,大臣有补天浴日的功劳。书写者借古喻今,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爱国情怀。

松筠(—年),姓玛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蓝旗人,清朝大臣。翻译生员,考授理藩院笔帖式,充*机章京,能任事,为高宗所知。累迁银库员外郎。嘉庆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任*机大臣,兵部、礼部尚书。

乾隆四十八年,超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五十年,命往库伦治俄罗斯贸易事。先是,俄属布哩雅特人劫掠库伦商货,俄官不依例交犯,仅罚偿,流之远地,檄问未听命,诏停恰克图贸易。松筠至,寻充办事大臣。闭关后,边禁严而不扰,遇俄人皆开诚待之。擢户部侍郎。俄罗斯以贸易久停,有悔意,撤旧官,屡请开市,未许。卡伦兵出巡,复为布哩雅特人所杀。松筠曰:“旧事未了,又生旁支,然亦了事之机也。”檄俄官缚送三人,亲讯于界上,斩其二,流其一,请两案并结。诏斥专擅,褫职,仍留库伦效力。会西路土尔扈特喇嘛萨迈林者,迷路入哈萨克,归携书信,讹言俄人诱致土尔扈特谋乱,下松筠察状。疏言俄罗斯实恭顺,无可疑。俄人亦自陈证萨迈林书信出伪造。诏置萨迈林于法,许复开市。五十七年,召俄官会议定约,亲莅俄帐宴饮,谕以恩信,大悦服。事历八年然后定。

召还京,授御前侍卫、内务府大臣、*机大臣。命护送英吉利贡使回广东,凡所要索皆严拒。五十九年,署吉林将*。寻命往荆州察税务,道出卫辉,大水环城,率守令开仓赈恤。诏嘉奖,授工部尚书兼都统。充驻藏大臣,抚番多惠*。和珅用事,松筠不为屈,遂久留边地。在藏凡五年。

嘉庆四年春,召为户部尚书。寻授陕甘总督,加太子少保。时教匪张汉潮及蓝号、白号诸*扰陕、甘。松筠至,驻汉中,治粮饷给诸*。自*兴,给陕西饷银一千一百万两,至是续拨一百五十万,设局清釐,按旬咨部。命陈诸将优劣,密疏言:“明亮知兵而罔实效;恒瑞前战湖北功最,年近六旬,精力大减;庆成有勇无谋;永保无谋无勇,不能治兵,并不能治民;惟额勒登保、德楞泰能办贼。”仁宗深嘉纳之。明亮劾永保、庆成避贼,下松筠逮治。永保亦与荆州将*兴肇讦明亮诳报*功,诏并褫职,遣尚书那彦成赴陕会鞫。会明亮已击毙张汉潮,松筠请缓其狱,又请留撒拉尔回兵,令庆成率以协剿,帝不允。既而那彦成劾忄互瑞弃蓝号垂尽之贼,折回陕西,由松筠所误。诏褫松筠宫衔、侍卫,仍留总督任。川匪犯南郑,复分犯西乡、沔县、略阳。松筠素谓匪多胁从,可谕降,欲单骑赴之。副将韩嘉业固谏曰:“谕之不从而丧总督,大损国威,为天下笑。请先往。”嘉业果被害。贼窜徽县、两当。

五年春,额勒登保、那彦成会剿,乃分路遁。于是命长麟代为陕甘总督,授松筠伊犁将*,未之任,暂署湖广总督。自请入觐面陈*事,先在陕上疏言:“贼不患不平,而患在将平之时。既平之后,请弛私盐、私铸之禁,俾馀匪散勇有所谋生。”帝以其言迂阔,置之。至京,复以为请,忤旨,降副都统衔,充伊犁领队大臣。

七年,擢伊犁将*。乾隆中屡诏伊犁屯田,皆以灌溉乏水未大兴,松筠力任其事,预计安插官兵。惠远城需八万亩,惠宁城需四万亩,乃于伊犁河北引水开渠,逶迤数十里,又于城西北导水泉。凡两城有水之地皆开渠,授田为世业,给谷种、田器、马牛。然旗人多骄逸,或杀食所给牛,鬻田器弃不耕,反覆晓谕始听命。比去任,凡垦田六万四千亩。宁远叛兵蒲大芳等谴戍塔尔巴哈台,其*马友元等分戍南路诸城。十三年冬,大芳复谋逆,捕其*五十余人诛之。次年,檄调马友元等百余人赴伊犁种地,悉斩于途。诏斥未鞫而杀,失*体,降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复授陕甘总督。

调两江总督。南河自马港口垫陷,*水倒漾,淤运阻漕。偕河督吴璥察勘海口,请复故道。制疏沙器具,试之河口果验;又造拨船千艘,改小运船,亲驻河干督趱,渡*回空皆迅速。迭疏论河务,宜引沁入卫,可利漕运。又谓吴璥于*泥嘴、俞家滩逢湾取直,以致停淤,为璥等论驳。复密陈吴璥、徐端所论不实,工程虚捏,自请调任总河察其弊,又荐蒋攸铦、孙玉庭可任。帝以松筠忠实,治河非所长,用攸铦为河督,责令相助为理。寻兼署河督事。十六年,调两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兼内大臣。召为吏部尚书。

十七年,命往盛京会勘陵工,兼筹移驻宗室事,疏请小东门外建屋七十所,居闲散宗室七十户,户给田三十六亩。又言:“西厂大凌河东有可耕地三千顷,可移驻二千余户。东厂周数百里,地多积水,其水自北山柳条边来,若相地开河,可涸出沃壤;又东柳河沟亦多积水,若自北山东横开大渠,可得沃壤数千顷。”“续勘彰武台边门外迤西牧厂闲地,横三四十里,纵六七十里,并可移驻。请于大凌河西厂东界先试垦种。”诏并允行。而试垦事为将*晋昌奏罢,论者惜之。回京,授*机大臣。未几罢,改授御前大臣。

十八年,复出为伊犁将*,拜东阁大学士,改武英殿大学士。以平定滑县教匪,叙功,加太子太保。诏偕参赞长龄通筹*南北诸城出纳,量减内地馈运。疏言:“北路塔尔巴哈台岁需内地银四万数千两,南路回疆八城岁需内地银五万数千两,地方贡赋皆入经费之内,无庸议减。伊犁岁需内地经费银六十万两,可撙节者无几。惟乌鲁木齐为*腹地,岁需银一百一十余万两,宜裁减。请复屯田,广垦芦滩荒地,开采铜铅各矿,抽收迪化州、吐鲁番税。”又议绿营粮饷,凡仓储充裕处,改给银米各半,并复乾隆四十六年以前捐监之例,使边地就近纳粟。所议或行或不行,于内地岁输卒未大减。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玉努斯听其妻色奇纳言,多不法,私与浩罕酋爱玛尔交通。爱玛尔欲使尊为汗,遣使请自设哈子伯克,用浩罕税例徵安集延商。十九年,松筠巡视回疆,诛色奇纳,械玉努斯,禁锢伊犁;拒浩罕之请,斥去其使。

二十年,喀什噶尔回人仔牙敦作乱,亲往治之。仔牙敦就获,与布鲁特比图尔第迈莫特并置极刑。诏斥松筠不待命,削宫衔,召还京。松筠初任时,筑四堡于伊犁河北,议移置八旗散丁,事未竟而去。再至,乃筑室堡中,堡置百户,户授田三四十亩,三时务农,冬则肄武。规画粗备,以属代者,而代者不置意,田遂荒。

二十二年,诏来年幸盛京,抗疏谏阻,罢大学士,出为察哈尔都统,署绥远城将*。逾年,子熙昌殁,帝怜之,召还为正白旗汉*都统。寻授礼部尚书,调兵部,复御前兼职。未几,出为盛京将*。松筠素以忠谅见重,在朝时,凡燕游执御之事,乘间直言无避。既屡忤旨,二十五年,以兵部遗失行印,追论,降山海关副都统。复以事,迭降为骁骑校。是年秋,仁宗崩于热河,梓宫回京,宣宗步行于班僚中见之,扶而哭,翌日授左副都御史,擢左都御史。其复起也,甚负时望,然卒不安于位,未一月,出为热河都统。

道光元年,召授兵部尚书,调吏部,复为*机大臣。二年,暂署直隶总督。以代改理藩院奏稿,忤尚书禧恩,被劾,降六部员外郎。寻授光禄寺卿,迁左都御史。又出为盛京将*,调吉林。数年之中,两召还朝,为左都御史、礼部尚书;迭出署乌里雅苏台将*、热河都统、直隶总督。九年,调兵部尚书,往科布多鞫狱。十年,往山西按巡抚徐炘被控事。回疆方用兵,密疏有所论列,诏令陈善后方略,多被采纳。是年秋,自以衰病请罢,数日复请任使,诏斥进退自由,负优礼大臣之意。又以前赴科布多嘱道员徐寅代购什物,罢职,予三品顶戴休致。至十二年,浩罕遣使进表,松筠曾言浩罕通商,边境可靖,帝思其言,复头品顶戴,署正*旗汉*副都统。命赴归化城勘达尔汉、茂明安、土默特三部争地,据乾隆朝图记判定,三部皆悦服。还,授理藩院侍郎,调工部,进正蓝旗蒙古都统。十四年,以都统衔休致。逾年,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文清,祀伊犁名宦祠。

松筠廉直坦易,脱略文法,不随时俯仰,屡起屡蹶。晚年益多挫折,刚果不克如前,实心为国,未尝改也。服膺宋儒,亦喜谈禅。尤施惠贫民,名满海内,要以治边功最多。

松筠喜为擘窠书,尤好作大虎字。濮栩生偶于北京小市败纸堆中得倪元璐手笔联一幅,句云:“竹声爽到天。”以双幅不完,求松补其出联。松大书“酒浪酿于雨”五字,并识其收拾之因缘。约五十余字。飞洒奇古,舆倪书相伯仲。在琉璃厂装裱,观者如堵。高丽贡使郑元容愿以二百千购之,濮吝勿许。

著有《品节录》《绥服记略》《伊梨总统事略》等书。

义正乾坤

此匾的书写时间为清仁宗嘉庆七年(公元年)壬戌狗年三月初十前的一个美好日子。题匾者是王勤民。匾额为平底阳刻,黑底绿字,保存良好。上书“义正乾坤”4个大字,其中义字有草书的感觉,“正乾坤”三字为楷体。笔力浑厚,正草并进,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嘉庆七年岁次壬戌桐月上浣谷旦,下款小字为:赐进士出身署嘉峪关营游击肃州城守营都司麟州王勤民。小字中“嘉庆”“赐”为金色,“勤民”为红色(修复后嘉庆、赐、王勤民六字为红色),其余为绿色,首款有一方*色印章,落款有两方*色印章(修复后三方印为红底白字)。该匾为曾经中过二甲进士、后又任嘉峪关营游击和肃州城守营都司的陕西神木人王勤民,*庆七年三月上旬的一个好日子亲笔题写。匾额应是敬献给关帝庙的,匾文寓意是赞颂关公的忠义精神护佑天地。此匾现悬挂*峪关关城戏台正面,年重新做了保护修复。

匾文浅注:

义正乾坤匾中的“义”字,研究者一直在探讨,有“义”“蒙”“篆”“彖”等说法。

岁次即年次。

桐月是农历三月。

上浣是农历初一至初十,即每月上旬。

谷旦指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赐进士出身是科举考试赐予殿试取中者的出身名目之一。清代科举殿试二甲名次的称为进士出身。

嘉峪关营游击为清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都司,清代官职,秩四品,位次游击,分领营兵。

麟州,现在的陕西神木。

天下雄关

此匾是-年间以“天下雄关”碑字体为样式仿制的,碑文书写时间为清仁宗嘉庆十四年(公元年)早春。书写者是李廷臣。匾额为平底阳刻,黑底金字,保存良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4厘米。上书“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刚劲遒美,秀逸有致,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嘉庆十四年孟春肃州镇总兵李廷臣书,下款小字为:嘉峪关巡检管裘游击熊敏谦千总柯芳马兴信刋立。小字为*色填描,首款处有三方印章。书写人李廷臣的官职为肃州镇总兵,献匾人为嘉峪关巡检管裘、嘉峪关营游击熊敏谦、千总柯芳、马兴信四人。其中,熊敏谦为嘉峪关游击,于清仁宗嘉庆十二年(年)夏主持重修了关城关帝庙。柯芳*庆十三年(年)任嘉峪关中*千总。马兴信*庆十三年(年)任嘉峪关右哨把总。匾文寓意是嘉峪关可谓天下之雄关。此匾现悬挂*峪关东闸门正面,年重新做了保护修复。

匾文浅注:

巡检是官署名巡检司,官名巡检使的省称。始于五代后唐庄宗。明清时,从九品,是派到离县城较远的市镇、关隘,负责巡逻缉捕、维持治安的官员。嘉峪关巡检衙门设在内城南侧,坐南向北,门向南开,呈四合院,内有土木结构房屋数十间。

神威远播

此匾的敬献时间为清仁宗嘉庆十五年(公元年)庚午马年七月的一个美好日子。黑底金字,保存良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4厘米。匾额正中书写一献字,下方为“神威远播”4个大字。朴拙圆满,笔法老辣,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南安信士弟子何凤鸣偕男鉴叩,下款小字为: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夷则月谷旦立。小字为金色。献匾人为南安信奉佛教的弟子何凤鸣及其儿子。此匾应是敬献给关帝庙,匾文寓意是赞颂关公的神威传得很广,远近闻名。此匾现悬挂*峪关文昌阁南侧,年重新做了保护修复。

匾文浅注:

南安,雅称武荣,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信士,指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

鉴叩就是诚信叩拜的意思。

神威永护

此匾的敬献时间为清德宣道光十一年(公元年)。敬献人叫双兴。匾额为平底阳刻,黑底金字,保存较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4厘米。匾额上部正中书写一献字,下方为“神威永护”4个大字,厚重苍劲,笔法古拙,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道光十一年出关叩祷,帝君神前保佑生入玉门敬献匾额,五载轮台兵民安静实赖神庥敢沥愚诚顿首敬,下款小字为:长白双兴敬书。上款中“帝君”二字上提两个字格,“神”字上提一个字格,以示对朝廷与神祇的敬尊。小字均为金色。此匾是长白人双兴于清道光十一年,即公元年出嘉峪关时所敬献,匾文描述了其跪拜于关公帝君神像之前祈祷神佛保佑自己能够活着返回内地故土的赤诚之心,寓意祈求关公保佑出关平安,也祈祷赴*轮台为官5年之期,当地兵民安康就全依赖于神灵的护佑。此匾现藏于长城博物馆,年复制一方悬挂*峪关游击将*府议事厅。

匾文浅注:

“轮台”维吾尔语“雕鹰”之意。轮台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国道、南疆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县境相连。距库尔勒公里,直线距乌鲁木齐公里。清光绪二十八(年)改置轮台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阿克苏道和焉耆专区。年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神庥,神灵护佑。庥,庇护。

敢沥即实情相告,此处的意思是谦恭诚信;愚诚谦指己之诚意、衷情。

顿首就是跪而头叩地,即磕头。

威宣中外

此匾的敬献时间为清德宗光绪四年(公元8年)初冬的一个*道吉日。献匾人是杨美胜。匾额为红底墨书,保存良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4厘米。上书“威宣中外”4个大字,平底阳刻,质朴清新,端庄雅致,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光绪四年孟冬谷旦立,下款小字为:钦赐花翎闽浙即补副将前署嘉峪关游击杨美胜。均平底阳刻,小字除“光绪”“立”“钦赐”“杨”六字为红色(修复后立、钦赐为金色),其余为黑色,落款下有两方*色印章。该匾为皇帝恩赐的武职五品官员福建浙江两省临时补用的副将、后又任嘉峪关营游击的杨美胜于光绪四年初冬所献。匾文寓意是嘉峪关关公帝君神威远大。此匾原悬挂*峪关关帝庙,现悬挂在嘉峪关文昌阁东侧面二层,年重新做了保护修复。

匾文浅注:

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除贝子、固伦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外,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一般为单眼花翎。

副将,清代绿营武官名。清沿明制之副总兵而改称副将,秩从二品,位次于总兵。统理一协*务,又称协镇,别称协台。总督、驻防将*、河道总督及漕运总督下亦设副将,掌总理营务、催护粮艘等事,是为中*副将下辖的兵力称为“一协”(约几千人)。

气壮山河

此匾的书写时间为清德宗光绪七年(公元年)辛巳蛇年秋月的一个*道吉日。题匾人是雷声远。匾额为平底阴刻,黑底金字,保存良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5.4厘米。上书“气壮山河”4个大字,气古劲健,笔法古拙,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大清光绪辛巳年季秋月吉日敬立,下款小字为:二品顶戴甘肃遇缺尽先题奏道雷声远并书。小字除“清”“雷声远”五字朱砂描红,其余均描金色。匾文寓意是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壮丽雄浑。此匾关城维修前悬*峪关关城戏楼,现挂在嘉峪关关城光化楼楼内。

匾文浅注:二品顶戴即二品官员。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其颜色为红色。甘肃遇缺尽先题奏道的意思是甘肃遇有缺员优先补用的道员,是清代的一种官职。

长城主宰

此匾的敬献时间为清德宗光绪八年(公元年)壬午马年秋八月的一个*道吉日。无题匾人记载,应该是敬献给关帝庙的一方匾。匾额为黑底金字,制作精良,保存较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4厘米。上书“长城主宰”4个大字,平底阳刻,古拙盈满,笔法苍劲,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光绪八年壬午秋八月吉日,下款小字为:

钦加提督衔甘肃补用总兵督带武威新后营才勇巴图鲁邹冠群敬献

陕甘署嘉峪关营游击强李正鲁

平底阴刻,小字除“光绪”二字朱砂描红,其余均为金色。敬献者有两位,官职分别是皇上亲自破格录用加封提督衔的甘肃候补总兵督带武威新后营的才勇巴图鲁邹冠群,和皇上亲自破格录用加封提督衔的陕甘候补总兵嘉峪关营游击强勇巴图鲁李正鲁。匾额书写大气古拙,字面气宇轩昂,行文寓意深远。匾文寓意是嘉峪关作为万里长城重要的*事关隘,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可以主宰长城内外。此匾原悬挂*峪关关城关帝庙,关城维修前悬挂于关城戏楼正中,其右侧为“天地正气”匾,左侧为“气壮山河”匾,后又悬挂于关城柔远楼楼内,现在长城博物馆展出。

匾文浅注:

钦加指皇上亲自加封,一般多是破格录用或破格升官,钦加提督衔意思是皇上(破格)加封提督。

陕甘总督,驻兰州,辖陕西、甘肃两省。陕甘(甘肃)补用总兵就是陕甘(甘肃)候补总兵。

嘉峪关营游击为清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巴图鲁,(清代封号“勇士”巴图鲁)。巴图鲁(满语:baturu),与蒙古语的“巴特尔”(蒙古语西里尔字母баатар)同义,汉语音译蒙古语为拔都。汉文翻译“英雄”、“勇士”,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巴图鲁源自蒙古语的“英雄”(蒙古语西里尔字母:баатар,即“巴特尔”)一词,在元、明时期有“拔都”、“拔都鲁”、“把都儿”等不同汉语音译。到了明朝末期,巴图鲁成为女真人的称号,此后又逐渐发展为清朝时期赏赐武将的封号。一般而言,巴图鲁勇号有两种:第一种只作巴图鲁,不再加上别的修饰词语,是为普通勇号;第二种在巴图鲁之上还添加其他字样,是为专称勇号。《元史》中有很多“八都儿”、“拔都儿”、“把都儿”、“八都鲁”之记载,此乃巴图鲁之同名异译。在蒙语中大部分作为人名。偶尔也有作为赐号出现的。但巴图鲁作为一种赏赐手段,大量赐封将士,则在清朝。《五体清文鉴》译为“勇”,《清文汇书》译为勇强之勇,勇冠三*之勇,勇为之勇。勇将即baturuhaha。但巴图鲁作为一种赏赐手段,大量赐封将士,则在清朝。“国朝崇尚武功,锡封世袭至为优渥,其临阵冲锋尚有赐巴图鲁号者。巴图鲁乃清语,犹汉文称能干,谚云好汉也。”清代作为对作战官员的称号,称为勇员。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上尚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汉字勇号如劲勇巴图鲁两种。清初,赐巴图鲁名号并不多,而且赐号者多同时赐谥。从天命迄咸丰二百余年赐号仅三十三人,而且获赠勇号者均为满人,且均为武将,嘉道间始及汉人。咸丰时间有文臣,后来文员增至十二人。而同治朝以后,赐巴图鲁名号已经太过于冒滥,左宗棠收复*时,清廷先后赏赐巴图鲁名号不下几十人。并且绝大多数赏赐给汉人,满人仅英翰、者贵二人。后来,获得进行赐谥的只有程学启等数人。此外,洋人毕乃尔也曾获得清朝赐予的勇号。因此,刘锦藻指出:“虽值多事之秋,宜广酬庸之典。然声名卓著者实屈指可数。”而且还有换给勇号之说。普通勇号仅见于清前和清初。起初直接加于获封之人的原名之下,后来则改加于本人原名之上。专称勇号可见于清朝各个时期。开始仅上加满语词冠于巴图鲁之前,清中后期开始使用汉字,仅限两字,通常称作“某勇巴图鲁”。所赐字号有时是可以更改的。起初获封者得此称号后,便只称勇号,不再称本名,擅自呼以原名者会被治罪,而且为避免重复,专称勇号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一样的情况,不同时期则可。到了清朝中后期则有所变化。至嘉庆初年,开始有人获封同一满语名称但汉字音译不同的勇号;到了同治年间则出现了获封勇号一模一样的例子。虽然与入关前制度相悖,但因当时专称勇号已经不再替代获封者本人的原名,因而有所重复也已非要紧之事。专称巴图鲁的字号虽然有满、汉文字之分,但所赐之人并不因文字之别而产生满汉之限。有很多满洲人获汉字勇号、蒙古人获汉字勇号、汉人获满字勇号的例子。满字、汉字勇号本来无所谓高低差别,但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武将获战功后常常会将汉字勇号换为满字,于是便有了由汉字改为满字勇号为“晋号”的说法。巴图鲁之称在于表彰战功,获此称号者遍布各个等级,因此常有小官可得,大官却不可得的情况。文臣掌兵立有功勋之人也可获赐巴图鲁勇号。清兵入关前,因战事频繁,得此荣誉之人较多。然而在康熙至乾隆初年,虽然也有诸多大规模战事,但当时之名将却未有获此殊荣者。直至乾隆二十年(年),开始复授巴图鲁勇号,虽功勋卓著之人仍不易获得。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巴图鲁勇号的赏赐逐渐变得非常频繁,比起之前的风气已截然不同。

甘肃补用总兵就是甘肃候补总兵。

李正鲁:清光绪八年(公元年)任嘉峪关游击。

天地正气

此匾的敬献时间为清德宗光绪十年(公元年)初春的一个*道吉日。献匾人是雷声远。匾额为平底阳刻,黑底金字,保存良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5厘米。上书“天地正气”4个大字,古雅厚重,笔墨饱满,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光绪十年孟春月谷旦,下款小字为:分巡安肃使者雷声远敬献。小字均为金色。匾文应是敬献给关帝庙的,寓意是关公帝君的忠义精神天地可鉴。此匾在嘉峪关关城维修前悬于关城戏楼,现挂在嘉峪关游击将*府正门。

匾文浅注:

孟春即春季的首月。

分巡,即分巡道,古代官职。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

安肃,即安肃道,其管辖范围是甘肃安西、肃州一带。

使者,是指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文武圣神

此匾的敬献时间为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公元年)五月的一个*道吉日。献匾人是马亮。匾额为平底阳刻,黑底金字,保存较好。匾长厘米,宽厘米,厚5厘米。上书“文武圣神”4个大字,书体清秀,笔法清雅,雕刻精湛,感观精美。上款小字为: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吉日,立,下款小字为:钦命头品顶戴,总统伊犁等处地方,将*哈丰阿巴图鲁,马亮敬叩。小字均为金色。匾文应是敬献给关帝庙的,寓意是关公帝君是文圣武神的化身。此匾现藏于长城博物馆,年复制一方悬挂*峪关关城关帝庙大殿。

匾文浅注:

钦命就是皇帝的诏命。

头品指古代职官中的最高品级。头品顶戴也就是一品顶戴,是皇帝赏赐的荣誉,并不代表什么官爵,而是象征性的荣誉。

总统伊犁等处将*,即伊犁将*。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地区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正一品武官。伊犁将*辖境东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葱岭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仑山。乾隆二十七年(年),任命明瑞为第一任伊犁将*,年志锐作为最后一任伊犁将*而结束。伊犁将*节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伊犁将*有统率驻*、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职能。年*建省后,伊犁将*则只负责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防务和**。伊犁将*府旧址在*霍城县惠远城内。总统伊犁等处将*的设置对加强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到了重要意义。

马亮(—年),原隶汉*正白旗,改隶满州正白旗,哈丰阿巴图鲁。同治五年(年),补骁骑校。八年(年),加佐领衔。十二年(3年),升协领,晋副都统衔。光绪元年(5年),署巴里坤领队大臣。九年(年),充防御。翌年,调补宁古塔佐领。十四年(年),转拉林佐领。

二十一年(年),署伊犁镇总兵。二十六年(年),补密云副都统。二十七年(年),迁伊犁将*。三十一年(年),调补乌里雅苏台将*,兼镶*旗汉都统。三十四年(年),补授成都将*。宣统元年(年),卒于任。予谥勇僖。著有《马亮集辑笺》,记载了其在任期间对外交涉、发展生产、推行教育、捐资助赈、

1
查看完整版本: 俞春荣嘉峪关关城匾额文化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