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嘉峪关西门城楼(年)
有清一代,于嘉峪关驻游击及巡检,辖马步练营兵四百余名。同治十年,中俄订约通商,嘉峪关设关卡。民国初年至抗战时期,嘉峪关渐成供人凭吊之古迹,时人游记中关于嘉峪关的记载,成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宝贵历史剪影。今年适逢嘉峪关始建周年,以此小文纪之。
1
民国初年,嘉峪关游击之名未革,肃州镇第四营管带亦驻此。年,署名单骑的作者在《西征日记》中载:“今关上只有居民十余户,疲兵百余名,关内土地,荒榛满目”。年,陈万里参加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第二次中国西北考察团途经嘉峪关,据其著《西行日记》载,嘉峪关驻军兵力虽少,但裙带关系复杂,游击吴海仁为肃州镇守使吴静山之介弟,巡防二营中、左两哨哨长皆系吴静山之子侄。年6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任委员邵元冲一行曾于旅途中暂歇嘉峪关,据随员高良佐著《西北随轺记》载,当时关城内有新编一百师第旅驻兵一连。
嘉峪关关城内景(年)
2
林竞著《西北丛编》(年版)记叙了作者年游历嘉峪关时之情景。“关少居民,旧日关之盛衰,一视绿营兵丁之多寡为度,及绿营已裁,凄凉殊甚。”当年关城内住户只二十余家,并设有税关一道,“旧日收俄国货物进口税,近俄货不来,门可罗雀矣。”据陈万里著《西行日记》载,年时,嘉峪关内城甚小,除游击公署及巡防营哨部外,仅破屋十余间而已。外城居民、铺户亦仅二三十家,荒凉已极。据明驼著《河西见闻记》载,作者年旅经嘉峪关,进了雉堞圮毁谯楼倾坏的关门以后,在一家客店里稍息,关内有个建筑完固的小堡,堡内无人,堡外住有三十几家。市面只有一个卖零星杂货的小铺子,旁边是几家小客店和住宅。据高良佐著《西北随轺记》载,邵元冲一行年参访嘉峪关时,“关少居民。前三十六师马仲英部西去时,曾一度焚掠,故荒落尤甚。”关外附近有居民百余家,但因沙漠之地不能耕种,“尤难望其生聚也”。综上可见,民国时期的嘉峪关关城已沦为日益衰败的关城了。
嘉峪关关城远眺(年)
3
《西北丛编》又载,民国初年的嘉峪关南北边墙均“倾圮将尽”,唯关城“则扼立广漠,殊为雄壮耳”。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嘉峪关,据陈万里著《西行日记》载:“关城东西各三门,城楼三层,望之俨然,雄壮过潼关也”。20世纪30年代的嘉峪关,据高良佐著《西北随轺记》载,关城东楼有额题“西屏维极”四字,附城有烽火台;内城墙高仅丈许,南北边墙倾圮殆尽;间有烽台遗址,仅可辨识。然而,一旦登上关楼,则“遥瞻大荒,气概无限。西南瞰青头山口,长城绕之,北依牌楼山,黑山障蔽其后,南据红山,祁连高峙于前,西南有高坡如城,起伏数道,深藏固闭,诚天下第一雄关,令人想见汉武雄风,班侯远略”。出关后回视关城,“屹立广漠,殊为雄壮”。中国旅行社年汇编出版之《西行记》一书收入天涯游子著《甘肃省旅行记》一文,如是描述作者的嘉峪关印象:“经过两座高大的拱形城门进入关城……古时的衙门和军营犹有遗址可寻,使人感得这座荒败的城市仍不失是中国边塞的一个雄关……虽然站在关城上极目远眺,四周景色荒凉悲恻,使人不能以言语形容,但同时也使人产生了一种伟大高远的胸襟,勇气勃勃的意志。”
嘉峪关关城近景(年)
4
明驼著《河西见闻记》载,作者年夏在嘉峪关发现关门旁边有许多游人的题诗,“有些是骚人墨客文绉绉的诗,有些是末路英雄慷慨悲歌的诗,有些是不成腔调的打油诗,反正各写各的。”其中一首比较能代表多数旅人的感怀:“一出嘉峪关,两眼泪汪汪;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而据薛桂轮著《西北视察日记》载,作者于年7月在嘉峪关抄录的关壁题诗,文辞意境亦与前者极为相近:“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后看,看不见;朝前看,黄沙白草无人烟。”年,著名记者范长江考察嘉峪关时,则对此类现象在其著《中国的西北角》中如是评价:“关上有高楼一座,现楼盖已为大风吹去,仅剩支柱几栋,还在为此古迹作勉强撑持。关门洞中,写满了古今中外游人过客各种各样的题诗,记者详细读过一遍,佳者不多,且十九为苦边怀乡之作,气势雄壮者,不得一观。”对于身处抗战艰苦时期且具有一定家国情怀的游人来说,实地踏访嘉峪关还有另外一层忧国忧民的意义,如天涯游子著《甘肃省旅行记》一文所言:“站在伟大而苍老的嘉峪关城墙上向内眺望,则万里长城像条灰色的巨蟒蜿蜒地向渺远中伸展过去,青黄的天地无边无垠,千里万里尽在它们的怀抱之中。山色沙漠和风云时时变幻出无数奇异的色彩……瞻望中原,顾念国家,我们虽是一个商人,到此也不由人不觉忧心之忡忡了。”
嘉峪关关城内的民居(年)
嘉峪关关城近景(年)
5
民国游记中关于嘉峪关的记载,往往在不经意间留下了值得回味的自然与人文细节。高良佐著《西北随轺记》载,当年的嘉峪关外俨然是野生动物天堂,“远漠连天,黄羊出没甚多”;邵元冲随行卫士“骑逐三里以外,卒未有所获”。邵元冲一行乘车入关内稍停,“马旅长导至关帝庙略坐,并出馍馍充饥”,这说明关城内的小客店或住户没有接待能力,甚至无法提供稍微像样的餐食,堂堂中央大员只好将关帝庙充作临时游客中心,大伙入乡随俗一块儿啃两口馍馍算了。邵元冲一行下关楼出外城西门,“石碛横阻城根。于门旁取小石掷之,有声唧唧如雏鸡,稍远则否。墙垣石痕斑斑,此理殊不可解。”这证明今日嘉峪关关城著名的“击石燕鸣”景观在当年已然是拥有众多粉丝的“打卡地”。又如薛桂轮著《西北视察日记》载,由肃州至嘉峪关沿途,每隔五里有大墩台一,高约两丈;又有小墩台五,各有专名,用以表明里数,乃旧时驿道之重要标志。
驿道两旁有杨柳,皆左文襄公平乱时所植,惜已为军队砍去不少。这些景物,现多已不存,所幸相关游记为我们忠实记录了历史的原貌。
来源|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