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构建“全民防电诈、全社会反电诈、全警打电诈”工作格局,组建并实体化运行嘉峪关市反诈中心,大力推广“金钟罩”APP程序注册工作,截止目前已注册受保护17.5万人,覆盖率达到全市实有人口的62.5%,全市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6.2%,损失金额同比下降67.5%,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起,破案数同比上升57.5%,抓获人数同比上升62%。
强化打击力度,做到“三个紧抓”
抓重点、盯难点,做到打深打透
嘉峪关市公安局对现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按照每案必侦工作机制,逐一开展信息研判,重点追查资金流、信息流,根据情报线索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侦办。立足本地依法打击涉诈黑灰产,铲除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犯罪滋生土壤,全力推进“断卡”行动,对涉及“两卡”犯罪开展围剿式打击。
抓阵地、溯源头,及时防骗止损
嘉峪关市公安局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以防为主、以打促防”的指导思想,在预警劝阻上下功夫,规范警情处置,在“快”字上做文章,接报警情后,第一时间进行涉案银行账号紧急止付,确保快速反应,尽最大可能截留群众被骗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挽回群众财产损失。
抓效果、强配合,强化工作合力
主动对接检察院、法院,强化配合,通过集中探讨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相关联的涉及黑灰产犯罪的定罪量刑、证据固定等问题,研究解决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重点案件侦办及法律适用问题,强化执法指引,快捕快诉,依法快判,从重从快惩处违法犯罪,提升打击质效。
健全防范机制,提高“三个合力”
警种联动,提高反诈工作合力
针对电信诈骗案件侦办难度大的实际,对涉案金额、社会影响较大的电信诈骗案件进行挂牌攻坚,情报研判人员每周对全市电信诈骗案件进行分析,开展信息比对、案件串并,根据不同阶段诈骗案件种类、手段、易骗对象等进行研判,及时发布打防犯罪预警通报,有效压降通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
警银联动,提升案件预防效力
加强与银行等部门工作对接,及时通报信息,快速准确核查线索,督促各金融网点柜面工作人员办理汇款业务时提出“一问二核”工作要求,特别要核对客户所留信息是否合理,询问收款账户和收款人情况。对银行安保人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敦促银行将巡查重点从大厅向ATM机区域延伸,对可疑“顾客”和可疑现象主动询问、及时制止、防患未然。
警民联动,强化安全防范能力
组织民辅警下沉到辖区各街道、社区,在开展精准巡逻的同时,同步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巡逻民警、辅警走到群众当中,一对一、面对面地解疑释惑,最大限度提升防范意识;同时对住宅小区、沿街商铺和流动人员较多的用工单位进行宣传,提醒群众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的基本信条,如果遇到问题可立即报警,努力守住群众“钱袋子”。
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宣传质效
提升反诈宣传针对性
建立专门宣传队伍,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综合执法队伍、基层村社干部三支队伍作用,将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纳入公安反诈宣传防范队伍,同时强化行业联动,与辖区银行网点、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发动银行工作人员、教职工兼任反诈宣传员,把反诈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以及在校师生定期开展防诈宣传,合力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工作。
提升反诈宣传导向性
强化研判助力精准宣传,对辖区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研判,掌握本地发案特点和趋势,并对每起诈骗受害群众及时开展回访,分析群众职业、生活习惯与被骗之间的关联性,由此返溯反诈宣传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给反诈宣传提供更多导向;倾听民意提高宣传适应性,通过入户走访、街头采访、网上问卷等方式,了解不同群体日常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