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08/h5hho8b.html首先上地图:
这是嘉峪关周边形势。
东边就是酒泉市,即古代肃州,自古以来西北重镇,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道。
我们来分析一下,酒泉在这里承受到哪几个方面的压力呢?
东边是内地,诚不必说。南边是祁连山,巍峨耸立,绵延数百公里,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堪称天堑,是酒泉南部的天然屏障。
酒泉的北边,是巴丹吉林大沙漠(我这图上截取不全,没有显示出来),瀚海千里,也形成了一道屏障。但虽如此,巴丹吉林沙漠并非无法通行,因此在这个方向,酒泉虽然有屏障,但也承受了一定压力。
最主要的是西面。这里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大道,所以酒泉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个方向,在军事上而言,酒泉的主要职能,也是防备这个方向来的敌人。
我们看酒泉的西边,主要是黑山和祁连山两山对峙,两山之间是一片辽阔的戈壁滩,讨赖河(现在一般称之为“北大河”)从祁连山发源,从这片戈壁滩上流过,逶迤向东北而去。在讨赖河南岸,则是文殊山突兀拔起,与讨赖河相表里。
讨赖河是一条内流河,由祁连山雪水汇集而成,所以上游水量大,下游水量小。我们从地图上看到,讨赖河上游恰好画了一个圆弧,将祁连山-黑山之间的那片戈壁滩大部分圈在了东南。这样一来,由于讨赖河的限制,从酒泉西出的通道,其实就剩下了讨赖河到黑山那一个狭小的出口。——这就是嘉峪关的选址。
从图上看,黑山东南角,有一个石关峡,最早的时候,通往西域的大道就是经由此峡谷而去,在这里筑有关隘,称“石关”,石关峡因此得名。也有学者称,古玉门关也在这里。元朝时,由于和西域往来增多,因此在石关以南重新修缮道路,自此以后,通往西域的大道就不再走石关峡了,而改从石关峡以南十余里的嘉峪山通过。明朝初年,冯胜率军收取河西后,量地度形,放弃了瓜州、沙洲(今敦煌),以肃州(酒泉)为界,并在此处筑关,以之为中外之巨防,这就是嘉峪关。
所以,黑山-讨赖河之间的这个出口,是东西交通之咽喉。不仅仅在古代如此,就是今天,兰新铁路、国道、连霍高速都从这里经过。
而且,在嘉峪关两侧,是一系列低矮的山地,这就是所谓嘉峪山,嘉峪山虽然不如黑山、祁连山高大,但它横亘在戈壁滩上,依旧是通行的障碍,防守的屏障。这么一来,当敌人大军从西面进攻时,由于嘉峪山的限制,就只能选择从正面面对嘉峪关关城。
但是,嘉峪山毕竟低矮,如果敌人轻装简骑偷越而过,怎么办呢?这种可能不是不存在的。
其实很简单,因为嘉峪关不是一个孤立的关城,它是一个体系,是长城这个防卫大系统的一部分。
所以,面对敌人可能的偷越,应对方法很简单,就是修长城。明朝人以嘉峪关为中心,向南向北分别修了两道长城,将黑山-讨赖河之间的这个出口紧紧封锁。
从这个图上看得很清楚,从嘉峪关向北,一道长城沿着关子山(即嘉峪山)东麓而走,直至黑山脚下,同时将石关峡封锁,一直修到了黑山东南角的峭壁之上。这就是有名的“悬壁长城”,去嘉峪关旅游,此处不可不看。
从嘉峪关向南,又有一道长城修建在戈壁滩上,直到讨赖河边,将这一篇区域封锁。在讨赖河边上有一个墩,号为长城第一墩,也即是万里长城的西部端点。我们常说万里长城起自山海关,其实不是山海关,而是老龙头,直入大海。又常说长城终于嘉峪关,其实不是嘉峪关,而是讨赖河,即这个“长城第一墩”。去嘉峪关旅游,此处也不可不看。
如此一来,两道长城配合嘉峪关关城,将酒泉西出的通道严密封锁,又怎么有敌人可能绕过嘉峪关偷渡呢?
我们刚开始说过,酒泉北面也是承受压力的,所以万里长城其实是从酒泉北面的金塔县修过来的,一直修到黑山,和悬壁长城相连。
最后发一张题外的照片:
这就是左公柳,拍摄于嘉峪关关城前。当年左宗棠抬棺出塞,收复新疆时,自陕西至新疆,行军路上,遍栽杨柳,人称“左公柳”。杨柳寿命有限,至今已一百余年,大部分左公柳都已不存,但嘉峪关前的这棵,依旧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