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面5公里处,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嘉峪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嘉峪关景区门票80元,景区内还有风景秀丽的玉泉湖。
东闸门是进出嘉峪关城的主要通道。门洞高4.2米,宽3.8米,深10.6米,用石条和砖垒砌而成。墙壁上嵌有36根方木支柱,门上建有闸门楼,为硬山顶式建筑。
进入东闸门不远,能看到“天下雄关”碑和碑廊。
嘉峪关城的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台。
文昌阁,又名文昌殿,明代建筑,重修于清道光二年(年),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悬挂“威宣中外”、“神威远播”匾额。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年)。现存的嘉峪关城总面积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成。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门外各筑有瓮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
朝宗门,东瓮城门,门额刻有“朝宗”二字。它壁门南向,不与光化门直通,使关城道路迂回,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光化门,东内城门,门额刻有“光化门”三个字。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为条石,门道长22.69米,宽4.15米,高6.46米,用条石铺设。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铁钉黑漆双扇门。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门楼。站在光化门的入口处有“门中楼”的景观。
光化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马道紧贴城墙,宽3米,长22米,青砖铺砌,呈23度通达城顶,主要功能是运送兵力,运输粮草和武器。现在为了保护马道,方便游客,铺设了楼梯。
城内靠北有游击将军府一座,靠南是演武场。
内城的南北城墙上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
柔远门,西内城门,门额刻“柔远门”三个字,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为条石。门道长27.18米,宽4.18米,高6.41米,用条石铺设,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铁钉黑漆双扇门。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门楼。
柔远门内北侧也有马道达城顶。
会极门,西瓮城门,门额刻“会极”二字。劈门南向,不与柔远门直通,使关城道路迂回,也是内城的一道防线。
会极门门楼后沿上的一块砖。相传,在修建嘉峪关时,有一名技术高超的工匠,提出了一个精确的用材方案,嘉峪关全部工程完成时,就多出来一块砖,后来把这块砖放在西瓮城会极门楼的后沿上,称为“定城砖”。
嘉峪关门,嘉峪关的正门,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门楼,与柔远门、光化门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砌三层条石。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铁钉黑漆双扇门。门道长25米,宽4.2米,高6.3米,条石铺设,数百年来留下了深深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