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这是初级版回答;长城利用行道运兵能够燃放烽火御敌的,这是中级版回答。万里长城叫“万里”长城,其实不同的区段,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有的车用来代步,有的车用来享受,有的车用来追妹子。低配、中配和高配,不同的人对于车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多数人见过的长城是八达岭上的一段,就以为所有都长那样宽阔的行道,巍峨的烽火台,既能够用来快速运兵又能够驻军藏兵,攻防一体厉害得不行!但这种高级货,仅仅也就几百公里,在数千公里的长城里面其实只占了非常小的比例。这八达岭的规格,绝对是长城里的高配中的高配,全部都修建成这样,这不知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了。
土墙烽火台
其实更多的长城是这样普普通通的矮墙,甚至只是一条壕沟,很多烽火台是一个实心的长方体土堆,没有窗户也没有门,要用这个东西来运兵藏兵,人都得一头撞死在上面。这种粗糙的低配长城在正规军队的面前是不堪一击的,随便凿穿了就能够通过。所以游牧民族毁墙而入的事件,自古以来就从来未曾停歇。
就这么容易被突破了,还修它干嘛呢?平地上修,山上也修,山那么高骑兵又不能走,石头运到山上成本更高,古人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历代的中原王朝从来没有指望过,光光依靠长城来抵御住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些低配长城能够起到一定的迟滞作用,就已经可以烧高香了。敌军先凿个半小时,给周围烽火台上站岗的人燃放烽烟通风报信,让后方的军队注意,也让后方的百姓赶紧撤离。
这崇山峻岭上的那些土墙,除了军事价值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经济封锁。历代的中原王朝经常跟邻居一翻脸就关闭互市,断绝贸易,这说不做生意了就不做生意了?这腿长在商人身上想哪里跑就哪里跑,所谓富贵险中求,能怎么办?那还真不行,一旦关闭了互市的几个重要关口,那面对无论是平地还是高山上连绵不绝的低配版长城,商人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去凿开。这样一来,中原王朝在面对北方势力的时候,就可以在经济战上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王朝会在骑兵根本无法通过的崇山峻岭上,修建一些甚至不需要人去站岗执勤的低矮长城了,毕竟敌兵不来,但商人会偷偷摸摸爬山做买卖的嘛!
这高配版的长城是针对战略要地所修建的,士兵们通过宽阔的行道快速调动,不用担心道路泥泞翻山越岭,效率堪比现在的高速公路。这种调度极具隐蔽性,敌军很难知道是从哪一个区段进行突袭。
这是高配版长城具备的进攻属性,而防守属性呢?
像嘉峪关、山海关和雁门关这些坚不可摧的关卡,一方面是用来保护后面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即使守不住,在北方游牧劫掠完返回的时候,中原王朝一般就会事先布置一个欢送仪式,可以说是用处多多。
其实是通过修筑长墙来增加自身的安全感,这是人类的本能并非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古希腊人在雅典到滨海港口的道路上也修筑过长墙,罗马帝国也在现在的英国、德国和小亚细亚等处修建过类似的建筑。但为什么只有我们的长城最有名?因为我们的万里长城不是一段时间、一个王朝或一代人修建的,而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与汗铸成的。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全世界只有我们这样存在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才能将这零散的一段段最终汇聚在一起,成就一个人间奇迹。
长城的预警、防御、进攻、商贸和划分边界等诸多功能外,其实最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背后文化的延续,相比延绵万里的世界奇观,而我们延续了几千年未曾断绝的华夏文明才是世界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