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开国元勋冯胜,不了解明史的人或许会一头雾水。说到嘉峪关,大家则是耳熟能详。那么这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呢?明洪武五年(年),征虏大将军冯胜平定河西后,班师回朝途径此地,他见此地地形狭窄,又有讨赖河天险可据,遂决定在此地建关筑城,扼控咽喉。于是,就有了这巍峨的“天下第一雄关”。
冯胜眼光如此独到,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就聪敏机智,长大后更是英勇多谋。他与哥哥冯国用都喜好读书,尤其是兵法之类的书籍,更是爱不释手,因此兄弟二人都精通兵法。元朝末年战乱频发,兄弟二人决定筑寨自保。在哪里筑寨、如何筑寨,才能更好地防御敌人?当初他选择了合适的地方筑寨,所以得以保平安。这次,他选择了在此地建嘉峪关,以更好地守护大明江山。
他不仅眼光独到,还非常善于统兵打仗。在朱元璋攻城拔寨至妙山附近时,他和冯国用不甘于在山寨中平凡庸碌地度过一生,于是就去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身边正缺能领兵打仗的人呢,于是就欣然接收了他们俩,并委以重任。无奈天妒英才,冯国用三十六岁时病死于军中。而冯胜,则一路过关斩将,为朱元璋打下大片江山。
后来,战功赫赫的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成为明朝开国六公之一。六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公是古代五种爵位的最高一级,五种爵位分别为公、侯、伯、子、男。我们所熟知的刘伯温才被封为“诚意伯”。可想而知,能被封为“公”的人该有多厉害了。
那么冯胜究竟有多厉害呢?让我们翻开《明史》来看一看。
洪武元年(年),在擒获元右丞相贾成、左丞相田保保等人并缴获大批胜利品后,朱元璋很高兴,下诏命右副将军冯胜位居常遇春之下,偏将军汤和位居冯胜之下,偏将军杨王景位居汤和之下。杨璟和汤和是大名鼎鼎的将军,在明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由此就可以推断出在他们之上的冯胜多有才干了。
洪武五年(年),扩敦帖木儿多次侵扰大明边境。朱元璋命令徐达、李文忠和冯胜各率一路大军,兵分三路出击塞外。结果,“大将军达军不利,左副将军文忠杀伤相当,独胜斩获甚众,全师而还。”正是这次战役后,冯胜在凯旋而归的路上,发现险要之地并建筑了嘉峪关。
洪武二十年(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要知道隋、唐两朝为了收复辽东,打了几十年的仗,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把辽东收归囊中。这么一对比,可见冯胜有多会打仗。
……
然而,一代名将冯胜最终却不得善终——
太子朱标病死时,朱元璋已是花甲之年。他没有多余的时间伤悲,因为皇太孙朱允炆年幼,他要把有可能威胁到朱允炆皇位的人都杀掉。
就这样,战功赫赫的冯胜进入了朱元璋的视线。冯胜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两人本是翁婿关系私会本属正常。但是此时的朱元璋猜忌心越来越重,他怀疑朱橚和冯胜之间有什么可怕的阴谋,因此朱橚被朱元璋严厉惩罚。冯胜虽因功勋卓著而免受处罚,但是他已经被朱元璋惦记上了,一张屠戮功臣的大网已悄悄展开。
后来,凉国公蓝玉以谋逆罪被诛杀,当月冯胜、傅友德应召回京。两年之后,冯胜被朱元璋赐死,傅友德被逼自刎。
《史记》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古人诚不欺我也。正因为四野已被平定,所以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借口,大肆株连杀戮这些为大明的建立抛洒热血的功臣名将。朱元璋以为如此做,就会让他的孙子朱允炆稳坐皇帝宝座。其实不然,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朱棣谋反时,朱允炆身边已无能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