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嘉峪关市志19782010序二 [复制链接]

1#

《嘉峪关市志(—)》序二

中共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市长嘉峪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丁巨胜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文存史的先河开启于春秋战国,鼎盛于汉代,秉承于唐宋,故国史和方志相得益彰,源远流长。历经二千多年薪火相传、延绵不绝。历代志书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元代统治者马上得天下,虽重武而轻文,但民间地方志修编的传统并未遗弃。到了明清,修志立史又得以重视。据史料记载,仅肃州地域,明清至民国时曾编修四部志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地方志事业,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地方志领导小组,指导全国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各省、区、市都设立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负责指导地方志编纂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地方志编纂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

嘉峪关市第一轮修志工作从年起步,历时六年编纂成书,于年正式出版,结束了有市无志的历史。年3月,又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成立编纂委员会,聘请1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修志队伍,查阅文献、撰写志稿,广征博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雕细刻,六易其稿、终成志书,实属不易。

嘉峪关南北为山,崇山峻逸,峰峦叠嶂;东西走廊为平川大漠,苍苍茫茫,海市缥缈;山与关相连,关为天下雄,河西咽喉胜地;漠为关之基,横贯东西,落日孤烟,丝路人文胜景。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内涵。建雄关戍雄关演绎了一幕幕历史话剧,这里文物古迹源远流长,长城起始,关雄漠犷,自然风物多彩多姿;戍边将士与游牧诸族的兵戎相见,长矛弓箭与胡骑马刀的惨烈碰撞,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交融,兴衰更替造就了特殊的地方史;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描绘出嘉峪关的辉煌前景;被掩埋于砂碛中的许多故事被擦拭清理,使人文景观积淀得以重见光明。目睹历史遗迹,现实发展奇迹,民间风情,深感天地之辽阔,沐漠风拂面,忆创业艰辛,发思古颂今之幽情,为人生一大乐事。

《嘉峪关市志(—)》的出版面世,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也是全市文化建设的一件大喜事。志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年至年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管理、城乡建设、企业改制、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因而,它是一部治市通鉴、市情百科、乡土教材,一部了解嘉峪关、宣传嘉峪关、研究嘉峪关的地情工具书,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嘉峪关,热爱和建设嘉峪关,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丽雄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借鉴和资政作用。

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时代。如今的嘉峪关市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嘉峪关市志》的出版,必将对进一步宣传嘉峪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是为序。

声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