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的低矮校舍,残垣断壁的土墙十分普遍,不少学校甚至都没有安装玻璃窗,每年一到风沙季节,就会出现“外面刮风沙,书本做沙画”的现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了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的教育事业在*的*策的普照下,在历届**领导和全市各族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教育事业历经沧桑巨变,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
图为酒钢三中。(记者毛富摄)
清晨,讨赖河环抱中的酒钢三中新校区,风光旖旎,书香氤氲,秋光怡人;教室、实验室、报告厅、音乐厅、标本馆、学生公寓、餐厅、超市、银行应有尽有……“这个时代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退休老教师郭承华做梦都想不到我市的教育事业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承华老师的赞叹并不奇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市辖区内三乡农村初级小学有嘉峪关乡1所、新城乡3所、文殊乡4所,共8所,且多为私塾,在校学生余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8所私塾小学全部转隶为国家正式办学模式。年嘉峪关设市后,辖地有农村小学14所。至年,全市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变化,中小学教育经历了企业独立办学、*企合一办学、*企各自办学、*府统一办学四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策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教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从年开始,我市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实验。随后,科研课题《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被确立为省教育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素质教育实验区”,全面推开“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实验。年,我市被确定为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年,市教育局制订实施《嘉峪关市教育局素质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对学校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等内容开展全方位评价。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激发了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形成了多部门共同协作强化教育督导、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刷在墙上且被粉笔写出许多划痕破洞的黑板,是30多年前大多数老师上课的三件宝。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面对陈旧落后的校舍现状,我市历届市委、市*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0世纪80年代,我市先后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六配套”。年,市委、市*府对农村校舍改造实行“筹一补一”*策。“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分别投入资金万元、万元、1.1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3.9万平方米、9.3万平方米。“十二五”以来,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府累计投入近16亿元,集中实施了校舍安全改造、学前教育推进等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全市中小学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塑胶操场覆盖率达到%,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电子白板“班班通”和学习空间“人人通”全覆盖,80%以上的学校装配了云计算机教室、地理教室、录播教室等新型多功能教室,教育设施设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在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何*海看来,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市教育事业的最大亮点。
我市从年建成市第一所幼儿园,到目前的53所幼儿园,其中公办9所、公办园分园3所、民办园41所,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7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9%,居于全省前列。年底,我市建成城区第一所市属学校以来,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99.77%,小学和初中校际间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始终保持在0.和0.以内,居于全省领先水平。
办好教育,不能循规蹈矩,而是需要创新的思想和超前的思维。从年我市创建第一所高中学校——酒钢三中,到现在拥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两所,完全中学一所,专任教师人,在校学生人。“城市不大,实力却不容小觑!”这是许多人对我市高中教育的中肯评价。声名鹊起的原因,用一组数字最能说明——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2%,五年高考总录取率92.29%。特别是年,高考本科录取率73.11%,高出全省31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成效明显,职业教育也成果显著。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中高职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格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率连续几年位居第一。在全市31个社区挂牌成立了社区学习中心,建成嘉峪关市终身教育学习平台。
“三残”儿童、特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别人的眼中,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与正常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得到了我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