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万里长城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嘉峪关山海关 [复制链接]

1#

万里长城上的两颗璀璨明珠

——嘉峪关、山海关记游

文/顾树华

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嘉峪关关城考察。他强调,一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一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还有一些要抢救性保护。总书记的指示和他关心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文化的战略思想,必将在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光彩!

今年8月6日和8月17日,我在家人的陪同下,先后游览了嘉峪关和山海关。这两座雄关犹如万里长城两端的两颗璀璨明珠,给万里长城增添了无限风光。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面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关城两侧的城墙,横穿戈壁沙漠,东接酒泉,西通敦煌,南靠祁连山,北临大戈壁,在古代属于边塞要地,有丝路咽喉,西域重镇之称。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年),比山海关早了9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平方米,经历代修建,现关城已达平方米,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关城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事关隘。

我们坐景区观光车,先抵东门,在一块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清代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中的一首诗的石碑前驻足欣赏。林则徐因鸦片战争被谪戍*伊犁,年,林则徐到达嘉峪关,第二天早晨他策马出嘉峪关,放眼河山,感慨万端,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四首,诗中借古代的人和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西北关山形势的激情。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兰州考察,出于对林则徐的敬佩,挥毫书写了林诗中的一首,这幅书法,借原诗的气势,浓墨酣畅,神采飞扬,很好地表达了两位伟人的胸怀。这首诗的全文为: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我们进入东门,也就是进入嘉峪关的关城。嘉峪关关城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城墙上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和闸门共14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府,井亭,文昌阁,关帝庙,牌楼,戏楼等。登城墙有马道人行道可上。我们顺着人行道,登上嘉峪关城楼,极目远眺,祁连山上隐隐的雪峰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大漠上不再是孤烟直上,看到的是远处高楼直指苍天。俯看嘉峪关下,马匹、骆驼、行人川流不息,蒙古包接二连三,好一派磅礴之气、雄伟之风!

嘉峪关的西门有一座碑亭,亭内石碑上刊有“天下雄关”四字。嘉庆年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与嘉峪关连为一线的另一处城楼上,有“天下第一雄关”匾额,据传为左宗棠手书,而嘉峪关城楼上的“嘉峪关”三个字何人所书,至今尚未考实。

站在嘉峪关城墙上,回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嘉峪关是最好的见证,内地与大漠,中原与西域,边塞内外,和了打,打了和,最终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下来,共同创造了西北的文明与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没有到嘉峪关之前,我以为这里与玉门关、阳关差不多,可能只剩下些残垣断壁。没想到,眼前的嘉峪关竟是这样的雄伟、壮丽!特别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瞻仰这座雄关,用游人如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也从一个侧面放映了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游嘉峪关,我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这就是历史和现实给我的教育!

从嘉峪关回来,在北京休息了几天。8月17日我与家人又一起去游览了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山海关和老龙头。我们从北京自驾游,约5小时的车程,先抵秦皇岛,然后去老龙头。

老龙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滨海高地。“老龙头”的得名,缘于人们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这条巨龙,走过大漠,攀过高山,自燕山以下,向渤海飞驰,在辽西走廊上挽了个结,竖起了山海雄关,随之引颈入海,这入海部分,就是老龙头了。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的年,不断修建,直至清代,老龙头失去了*事防御的作用,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海揽胜的佳境。年八国联*入侵,老龙头毁于战火。直到年,国家对老龙头进行修复,历时8年,使老龙头向世人重新展示它原来的面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胜地。

老龙头景区有澄海楼、宁海城、八卦阵、龙武营、海上石城和海神庙等景点。我们从宁海城入,观看了明代*营后,来到澄海楼。澄海楼是老龙头的制高点,始建于明末,楼上悬有明大学士孙承宗题,今人侯正荣书的“雄襟万里”匾额。“澄海楼”三字为清乾隆御笔。澄海楼前有一块古碑,上面有四个大字“天开海岳”,字体浑厚古朴,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说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征高丽时所立。另有“一勺之多”碑,“一勺之多”出自四书《中庸》,意为海水之大是由一勺之多的水积累的结果。据介绍,这块碑,上半是原物,下半是仿制的,但选用的石块及仿制、拼接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还有许多名人的题诗石刻,都是赞颂老龙头的美景的。

我们游览了澄海楼,即往下去海上石城。海上石城据传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建在渤海之中,是万里长城筑在水中的唯一的一处城墙,堪称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观。惜游人拥挤而道路狭小,只能排队等候,在海上石城远眺渤海,但见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两边沙滩上的游客,都在嬉水玩乐。我们又游览了海神庙等景点,因时间匆促,走马观花似的走了一圈,即驱车去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雄踞中原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明洪武14年(公元年)大将*徐达在此筑城建关,因北依燕山,南襟渤海,故名为山海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京师的重要屏障,被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东端,与嘉峪关遥相呼应,是万里长城上的又一颗耀眼的明珠。

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全城有四座城门,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

我们游览了保存最完好的关城东门,它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耸立于城墙之上,雄视四野。我们在东门前拍照留念,然后登上城楼二楼,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在城楼上我们近距离地观赏到“天下第一关”匾额。“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这五个字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相传“天下第一关”的“下”字,书者忘了书写下字的一点,等挂上后才发现。萧显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不偏不倚,正落在空着的位置上。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

走下东门城楼,我们去城内游览,但见古城内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有众多的四合院民居,使古城更加典雅古朴。城内有一处公园,布置得有江南园林特色,小桥流水,亭榭台阁,河内游鱼历历可数,似向游人讨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和嘉峪关一样,山海关也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山海关前发生,如清*入主中原,日寇入关侵占华北,中国人民解放*东北野战*出关,加速全国解放,这一系列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都与山海关息息相关,令人感叹不已。

嘉峪关和山海关,万里长城东西两端的两颗明珠,我以自己能在耄耋之年能登上两座雄关而无比高兴,特别是学习了习总书记视察嘉峪关时的重要讲话,更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瑰丽文化而自豪。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声,有年文化传承的中华民族必将永远立于世界文明之巅!

图片:作者提供

顾树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爱好写作。曾任桐乡第三中学教导主任、校长。现已退休,居桐乡。

有奖征集活动等你来

征文啦!“我眼中的公交人、车、事”

“最美公交”摄影大赛开始啦!

“我的小温暖”公交短语有奖征集等你来

聚桂文会小助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