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忻州四段长城列入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复制链接]

1#

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发文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其中忻州四段长城榜上有名,分别为:繁峙县的明长城茨沟营段、代县和山阴县的明长城新广武——白草口段、偏关县的明长城小元峁段和明长城老牛湾段。

白草口长城

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按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国家文物局在充分听取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这批重要点段的构成以秦汉长城、明长城主线,与抗日战争、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存在直接关联,以及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段落、重要关堡、重要烽燧为主,共计83段/处,其中秦汉长城重要点段12段/处,明长城重要点段54段/处,其他时代长城重要点段17段/处,包括战国秦长城5段,唐代戍堡及烽燧4处,战国燕长城2段,战国齐长城、楚长城、赵长城、魏长城各1段,以及金界壕遗址等具备长城特征的边墙、边壕、界壕重要点段2段。

茨沟营应关城

明长城茨沟营段有茨沟营长城(当地叫韩庄长城)、明代古*堡茨沟营堡等。茨沟营长城是忻州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长城,长城蜿蜒于太行山脊,无论砖砌石砌都保存完好,空心敌楼和砖砌马面整齐排列,雄浑壮观。茨沟营堡又叫应关城,位于繁峙县神堂堡乡茨沟营村,明代建筑。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茨沟营堡平面呈长方形,周长1.5公里。城墙底宽4.5米,顶宽3米,现残高4米。部分垮墙完整。有正门一座、箭墙一道,内洞4个,现残存北城门一座,基座砖砌,券洞贯穿东西,上筑门楼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前设披檐,城门镶嵌明万历年间石匾一块,阴刻楷书"应关城"三字。

明长城茨沟营段以墙体论,保存较为完好的是繁峙县神堂堡乡韩庄村一段,城墙随蜿蜒起伏的山势修筑,墙高6.6米,顶宽3.6米,砖石结构,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敌楼。从韩庄到茨沟营20公里的地段上,共有13个敌楼,每座敌楼都以“茨字”编号,楼门洞上方有匾额,镶嵌着“茨字XX号”,按从北到南的顺序编号,直到茨沟营,因此韩庄长城也被成为茨字号长城。韩庄长城段现存6个敌楼,为茨字22、23、24、25、26、27号台。6座敌楼除一个坍塌严重外,其余基本保存完好。敌楼呈正四棱台形,高12米,底边长12米,顶部略小。底部砌石条有9层,石条以上用砖垒砌。

茨字号长城韩庄段还有一个名字——竹帛口,这里曾经是个关口。作为明内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茨沟营堡为中心,东起河北涞源狼牙口,西至繁峙县韩庄村北,与平型关长城相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广武长城

明长城新广武——白草口段其实是雁门长城,山上的砖砌长城白草口长城(当地叫猴儿岭长城)雄伟险峻,蜿蜒爬上近七八十度的山崖,其奇险状况堪与北京箭扣长城媲美。山巅的空心敌楼建筑精致,雕花门券之精细为中国长城之最。此段长城东行到新广武一带,虽然剥落成为夯土长城,但仍是墙体特别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墩台体量高大,傲视朔漠。雁门山下的旧广武城始建于明代,无论墙体还是城门,都完好如初,保存之好为全国稀有。新广武城附近有一个长城空心敌楼,惨遭破坏后,只留一座破门洞,被游人称之为“月亮门”,前几年“月亮门”倒塌舆论大哗,从社会对一座空心敌楼倒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