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旅旗下两大品牌强强联手,耀悦「悦物派」和古北水镇,邀您共赴一场比度假更有深度,比听课更有趣味的“星光课堂”。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这个夏日,伴着晚风,让我们和有趣的灵*共鸣,遍历山川美景,在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畅谈古今历史。
01
为什么是司马台长城下的古北水镇?
说起中华文明,长城这个符号是跨不过去的一道坎。长城早在春秋战国便开始修筑,公元前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将秦、赵、燕各国之前的旧城墙连接起来,用于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后在汉代、北朝和隋代不断扩建。
如今能看到的大部分长城多为明代修筑,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场.8公里。而位于京郊古北口的司马台长城,则是为数不多的保留完好明代原貌的长城,而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北朝时期,是中国长城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这里见证过中华帝国的辉煌也承载着近代黯淡悲伤的岁月“
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年日*兵临华北,古北口成为双方争斗的主要关隘。紧要关头,中央*第十七*北上支援驻守在此的东北*,“古北口战役”打响。
在日*的优势炮火下,部队死守3日,我*伤亡余人,日*伤亡余人。虽然最终未能抵挡日*进攻,但拼死抵抗的气势也震慑了日*。时至今日,我们依旧能在司马台长城看到当时炮火轰击下的断壁残垣。
“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的国度“
长城上点起的烽火狼烟,在封建王朝,是马蹄奔腾触发的警报;在近代乱世,是民族屈辱与觉醒的拐点;而此时此刻,我们相聚于此,又能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02
度假+听课的双重体验
古北口只是历史中的一段碎片,但也象征着所有的历史—兴衰成败,时代变迁。悦物派邀请名师助阵,在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为大家开启一场“鲜活”的历史课堂。
袁腾飞
著名历史作家、前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讲座时间:8月25日(周二)19点
讲座话题跨越千年,看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
从居庸关到司马台,聊聊明朝北方的那些事
世界工业化开始前,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互动是人类的主要矛盾之一。若将视线聚焦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秦汉抗匈奴,隋唐抗突厥,明朝抗蒙古和女真,长城即是两方角力中诞生的产物,二者互动虽然常常带来的是流血死亡、文明破坏,但同样伴随着交互学习,共同进步。
明朝建立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侵扰。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不断威胁边境安全。为了对抗北方入侵,明朝多年的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但最终仍未能抵挡满清入关,其原因为何?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互动又是怎样影响了历史的走势?
桓大司马(彭治宇)
《宿命三国》作者、文史宴创始人
讲座时间:8月29日(周六)19点
讲座话题:长城在历史上到底起过什么作用?
戚继光,抗倭名将让长城脱胎换骨
现代人说起长城,想到的是中华文明的建筑遗产,或是《义勇*进行曲》中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符号。但在历史中,长城主要承担了战略防御的要务,但这堵墙并未隔断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遗址都是在明代修筑,其中最大的一次明代修筑是隆庆年间在戚继光主持下完成的。戚继光生于将门,驱倭寇、抗蒙古,并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其担任明朝北方防务中最重要的蓟镇总兵官,担任期间从未失守。本期我们将从文化和*事意义上聊聊长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揭秘*事天才戚继光是如何改造长城,使其防御和攻击兼具并用。
03
课堂之外的新鲜事:白天夜晚绝不重样
碧山青水,长城脚下,古风雅韵,清爽肆意好不自在。除了听名师漫谈历史,还可以爬爬长城,游船泛舟,逛逛老街,做做手工,品尝京城小吃,逃离城市的车水马龙,归山林,享自然。
▲图片为手工制作风筝、扎灯笼和扎染体验。
夜色降临,黑色的帷幕慢慢落下,山谷里灯光闪烁,您可以观看寄托了心愿的孔明灯;迷失在被朦胧月光照亮的小巷;还可提着白天亲手制作的纸花灯夜游长城,居高俯瞰水镇夜景。
作为京郊人气超高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古北水镇可以找到不同设计风格和价位的度假酒店。与亲朋好友重温欢乐时光,泡着温泉,一扫疲乏。
▲图片为念城酒店、乌镇会和长城云居酒店内的房间示意图。
预约方式
如有疑问,请给我们留言:姓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