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通八达的嘉峪关南市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巍摄
融媒体中心记者武晓霞
城市建设,交通为先,交通是城市的“血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交通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总体思路,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有利契机,全面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立足区位优势,千方百计谋划项目,积极主动争取项目,精益求精实施项目,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交通运输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率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全市综合交通基础网络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交通支撑和保障。
十年间,公路建设快马加鞭,突飞猛进。道路交通实现由少到多、从低等级到高标准、从开发阶段到如今的公路网络化发展阶段,走过了一段艰辛的风雨历程。今日的嘉峪关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以嘉峪关为中心的对外放射状公路网,城区主干道畅通无阻,车水马龙,承载着滚滚车流进城入户,彰显了现代化城市交通的生机活力、承载着勤劳朴实创新实干雄关人的美好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按照攻坚突破、提速升位、互联互通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丝绸之路嘉峪关节点城市,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实施S06酒嘉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完成了G线嘉峪关至清泉公路、嘉峪关市长城旅游公路、S线酒泉清水至嘉峪关公路(嘉峪关段)、S线黑鹰山至二指哈拉(甘蒙界至树窝井)公路、S线嘉峪关至新城镇公路等6条国省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养护维修、生命防护、危桥改造、环保整改等16个项目。项目累计投资12.2亿元。截至年底,市交通运输局管养里程.公里,其中:国道44.公里,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0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干线、县乡公路为分支,连接周边省区的呈放射状的公路网,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达%。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立足交通区位优势与发展现状,着力完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综合交通供给能力、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支撑嘉峪关路衍产业、文化旅游、酒嘉双城经济、工业转型、风热能源、中核产业、军民融合等,力争建成“安全可靠、能力充分、衔接顺畅、智慧绿色、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发展品质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引领作用更加明显。着力解决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的短板、弱项,谋划研究G酒嘉城区过境段迁建项目、G30连霍高速公路嘉峪关综合保障服务区项目,开展S线嘉峪关至核产业园前期工作。加快交通干线建设,加强城市快速路与对外大通道的有力衔接,改善与周边市县、主要乡镇通达条件,加大农村村组公路联网密度,完善农村公路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