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2.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我国民族工作中的“三个离不开”思想是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4.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指什么?
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5.关于民族团结的“五个认同”是什么?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6.在民族工作中,党和国家所强调的“五个维护”是什么?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7.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是什么?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和互相谅解。
8.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做到“六个相互”的内容是什么?
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9.六个坚定不移是什么?
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
10.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11.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2.民族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
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
13.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什么?
加快民族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14.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6.我国宪法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何规定?
《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17.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什么?
统一多民族国家。
18.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
19.如何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20.如何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繁荣发展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须全面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而发展是经济基础。
2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分别是: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22.我国现有少数民族人口多少?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现有少数民族人口为1.14亿。
23.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共有几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旗)。
2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是多少?
占64%。
25.我国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回族。
26.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壮族。
27.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
28.我国传统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
我国共10个民族传统信仰伊斯兰教,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
29.目前我国人民币(纸币)上共有几种民族文字,分别是什么?
共有5种,分别是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壮语。
30.全国性重大会议提供哪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服务?
在重要会议上,我国为少数民族代表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文件译本和这7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声翻译。
31.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党的十九大对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3.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34.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以什么为主体?
各族群众。
35.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二是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三是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四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五是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六是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6.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7.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8.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是什么?
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
39.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秉持的理念是什么?
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40.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要求是什么?
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41.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2.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有哪些措施?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43.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广泛开展争优创先活动,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44.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一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二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四是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五是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
45.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是每年的几月?
5月。
46.嘉峪关市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争取在年年底,创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47.嘉峪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内容是什么?
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进寺庙、进军营、进家庭、进医院、进“两新组织”。
48.嘉峪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大工程”是什么?
“全覆盖”工程、“精准滴灌”工程、“文化引领”工程、“金种子”工程、“精神家园”工程、“交往交流交融”工程、“权益保障”工程、“平安和谐”工程。
49.嘉峪关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十有”验收标准是什么?
有健全的工作机制,有浓厚的宣传氛围,有突出的工作亮点,有完整详实的展板,有完善的档案资料,有“民族团结进步”专题片(或PPT),有“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文艺节目,有高质量的汇报材料,有顺畅的观摩流程,有优秀的讲解员。
50.什么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51.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民族差别。
52.民族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
53.中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
54.“三股势力”是什么?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5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6.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7.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最管用的是什么?
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5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
59.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当地的什么?
应当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遵守当地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接受当地自治机关的监督。
60.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是哪年起施行的?
年5月18日。
61.统一战线工作要促进五种关系的和谐,五种关系是什么?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62.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共同”是什么?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6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全面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的“九个坚持”是什么?
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6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今后民族工作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是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五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5.在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是指什么?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促进各民族“三交”,这“三交”是什么?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67.年1月22日,习近平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68.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扩大参与范围,突出那些重点群体?
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
6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什么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70.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视察甘肃时提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7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是什么?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
72.我国政府承认的五大宗教分别是什么?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73.党和国家解决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74.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5.宗教工作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保护、引导、管理、服务。
76.中国共产党处理同爱国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
77.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什么?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78.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前往国外朝觐,由谁负责组织?
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
79.甘肃省提出的宗教界“三学一做”活动是什么?
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中华文化、学习法律法规,做合格教职人员
80.我市提出的宗教活动场所“五进”活动内容是什么?
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和法律法规、报刊。
声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