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雯娟是一个热爱生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记者,她的足迹遍布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她用锐利的镜头、敏捷的思维、笔耕不辍,记录着我们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她刚正不阿,惩恶扬善,为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鼓与呼,在小小的荧屏中尽显风采——她就是嘉峪关广播电视台外宣中心副主任、记者穆雯娟。
作为一名女记者,她深知肩上摄像机的份量,把新闻宣传当作至高无上的事业,常年累月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仅仅从事新闻记者六年的时间,她已经荣获各类市级以上奖项14次之多:创作的电视新闻作品《高铁接触网工:穿梭在黑夜中的蜘蛛侠》获得年度甘肃省通联优秀作品一等奖,《嘉峪关:以学促知以知促行》获得全省通联优秀作品三等奖,拍摄的新闻《走基层:生命的化妆师》、《我这一年:肖红,用爱点燃重生希望》、《民告官不再难见官我省首例适用于新行政诉讼法案开庭》、《嘉峪关鼠防队:祁连山下的安全前哨》分别获得、、年度甘肃新闻奖三等奖、甘肃广播影视奖三等奖。曾先后被评为年全省通联先进个人、年全市十佳记者、年全省最佳出镜记者、年全省通联先进个人、年全市十佳记者。年、年、年代表嘉峪关市参加全省“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在十四个地州市的参赛选手中获得了最高名次。
六年间,穆雯娟共拍摄采访电视新闻稿件余篇,其中在《甘肃新闻》播发新闻余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发新闻超过30条。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饱含着这位有着崇高新闻理想、日夜奋战在新闻宣工作一线的党员记者对党的新闻事业无比的热爱与忠诚。
“当记者就要成为行家里手”
穆雯娟常说:“要做个合格的记者,首要任务是学习,不精通业务,当不了好记者!”为了当个称职的记者,她不放弃任何参加学习的机会。工作再忙,时间再紧,她都坚持为自己充电。学政策,学业务,学老记者的采访经验,学省台和央视的优秀新闻作品,汲取各方面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学习为她增添了不竭的动力,使她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嘉峪关广播电视台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各个行业的稿件她都能得心应手,并擅长于选择最佳角度,使新闻稿件增色、电视镜头添彩。
兰新高铁是中国西北高寒风沙区域修建的首条高速铁路。然而,在这条高铁线上有一支“春运特种部队”,他们默默无闻的保护着钢轨的安全,每天晚上顶着寒风,踩着碎石,推着近斤的仪器,步行近二十公里检查钢轨安全,为列车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在连续工作91天后,高烧40度的情况下穆雯娟依然没有停下脚步,跟随这些铁路人记录下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当天凌晨野外温度为零下30摄氏度,跟着工人们行进拍摄的过程中,她的双手双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甚至摄像机都冻得开不了机。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感慨,看了这些报道后让他们直观的了解了这些默默无闻的铁路工作者,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他们的平凡和伟大。同时,这条新闻在甘肃卫视《甘肃新闻》栏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以及《央视新闻微博》播出。
为新闻事业倾注一腔热忱
作为一名女同志,干好新闻工作要比男同志付出的更多。特别是摄像、采访、编辑一肩挑,新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她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因长期不能按时吃饭,她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凭着对新闻事业的一腔忠诚,她经常加夜班写稿,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
年冬季,暴雪、泥石流接二连三向甘青交界处的二支哈拉山袭来,导致二十多辆大型货车滞留在山中,接到这个消息后,穆雯娟主动请缨凌晨3点出发赶赴灾害现场进行报道。四点钟到达现场后,部分路段积雪厚度已经达到了1米左右。在采访的过程中,她顶着狂风和暴雪的轮番夹击,期间还不断有乱石飞落,有好几次都险些被击中,但是作为第一个进入现场并报道灾情的记者,她深知自己的责任就是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反馈给观众。当第二天清晨回到单位,穆雯娟便迅速将稿件、镜头传给了甘肃卫视《甘肃新闻》,并顺利在当天新闻中播出。而所有人都不知道是,就她在冲向采访一线前,从小把她带大的爷爷走了。在海拔5多米的祁连山腹地,在遮天蔽日的暴风雪中,她只能朝着老家的方向长长地磕了3个头,手里那张已经揉烂了的火车票永远地留在了那场暴风雪里。
“甘于付出是记者最大的快乐!”
在全省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穆雯娟曾发自肺腑地深情感言:“一个记者水平再高,没有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一文不值,记者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
“奉献”二字,是穆雯娟多年来工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就接触到的在外人眼中略带神秘色彩的职业——殡葬化妆师。见到殡葬化妆师刘师傅的时候,她很拘束,戴着的口罩说什么也不愿意摘下来,她不想面对镜头,交谈中才了解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职业,甚至对这个职业充满歧视。第一天采访很不顺利,但是穆雯娟没有放弃,坚持和她同吃同行,一直到第十三天她再次来到殡仪馆的时候,刘师傅对她说:“穆记者,你一个女孩子家,不好总往这种地方跑。”穆雯娟半开玩笑地对她说:“有什么不好的?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会到这里来,我提前来适应一下环境。”没想到,就是因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玩笑话,让刘师傅彻底放下了心结,终于接受了她的采访。用刘师傅的话来讲:“穆记者是真正尊重和想了解这个职业的人,希望通过她的镜头,让更多的人尊重和了解我们这些特殊行业的从业者。”最终,《灵魂的化妆师》这件新闻作品,获得了当年甘肃影视奖新闻专题类三等奖。
在穆雯娟的办公桌下常年备着三双鞋:一双高跟鞋,那是在会议采访和正式场合出镜时穿的;一双是布鞋,那是随时准备下基层采访时穿的;还有一双拖鞋,那是写稿子写得腿脚肿胀时穿的。三双鞋子中,脏的最快、烂得最快的总是布鞋,不是因为它不结实,而是因为她平时穿它穿得最多。五年的记者生涯让她明白了一句话:一条好稿子,一定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头就会积淀多少深情,眼中就会容纳多少天地,镜头就会记录多少历史,笔端就会流淌多少动人的故事。
审核:陈威
编辑:谢维娜
来源:文明雄关
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