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我在瓜州医疗帮扶
TUhjnbcbe - 2025/3/4 17:50:00
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bdfzj/

本文转自:嘉峪关日报

●李小姣

年5月初,我和医院的4位医院,开展为期半年到一年的甘肃省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医院进行了简短的启动仪,队员们没有做过多休整,医院的医务科衔接工作,录门禁卡、领白大褂、分配科室。我们深知我们是来工作的,帮扶工作就该这样,来了就干,不添乱。

我被分在老年病科,而老年病科医院,医院管理。这样一来,医院,每天要么步医院上班,而步行需要四十分钟。既然是帮扶,就哪里需要那里去,绝对服从分配。老年科由于人手紧张,院领导安排我上门诊。除了每日门诊外,每周三早上大查房,平时有疑难病例随时查看指导。在日复一日的门诊和周而复始的病房查房以及一次次的疑难病例探讨中,我体验并发现了一些与以医院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工作方法的异同也有病患角色的异同,更有诊疗技术上的差别。

那是一个下午,医院上门诊,门外排着队、门内椅子上坐着就诊的,检查床上还坐着两位候诊的。尽管我一直在看病的间隙维持就诊秩序,告知大家一个一个进,疫情防控有要求,每次只能进来一个病患。大家起初还遵守,不一会就有人进来坐在床边了,我有心劝他们出去,一看都是些上年纪的、病重的、行动不便的,又不忍心说,而且过道的候诊椅又有限。好在大家都戴着口罩,经过了预检分诊。我听见有人不停地说,咋这么慢,同时也有劝说的,说这个新来的大夫看得仔细。看着挂了号还没就诊的人数一直在增加,我只能在尽可能不漏诊的情况下加快进度,轻的、开药的、等不及的就退号建议看别的科。重的、疑难的一个一个地把问题解决妥当。挨着一个72岁的老人了,他已经在检查床边坐着等了十几分钟,按照次序还轮不到他。他不等我叫号,就坐到我面前了。老人一张嘴,说出的却是含糊不清的句子,重复了两遍,我才听明白,他说,他说不清楚话了。他确实是说不清楚话了。我问他咋来的,他说他一个人来的,而且是骑着三轮车从乡里来的,孩子们都不在身边。问这一番话,我口语加手语比划,费了半天工夫。显然,他可能脑梗了,务必尽快联系到家属让他住院治疗。我要过老人的手机,试图通过查看手机通讯录找到可联系的人。对于老年机的操作不熟练,倒腾半天才找到一个和老人同姓的一个电话,打过去一问说患者是他叔叔,他答应帮着联系老人的女儿。这其间,好在其他候诊的患者都在耐心地等着,没有提意见。庆幸的是大概一刻钟后老人的女儿来了,看着老人被女儿带着去办住院手续,我终于松了口气。

这是一座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农村人口虽多,但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多不在老人身边。老年人患病后能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以及老年患者的照护其实已是社会问题,可能在农村交通不便的地方更为突出。基层的慢病医保政策很好,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病都纳入了慢性病管理,门诊看病开药都可以按比例报销。在门诊,拿着慢性病本开药的很多,有的是本人,有的是家里子女代开。瓜州风沙大,慢阻肺患者不少,有了慢病门诊报销政策,老乡们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一位70多岁的高血压老人从离县城70公里外的布隆吉来开药,他说自己在家还要干农活,还要侍候生病的老伴,加上路远、来回路费就得80多块钱,比他自付的药费还贵,他请求我给他一次开2个月的药。我询问了他的服药情况并评估了病情,判断给他一次开2个月的药是安全的,同时请示了医保报销部门,满足了老人的要求,老人十分感激。朴实而确实困难的老乡常让我尽可能地给予方便和帮助。每一次给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把用药调整到最佳效果后,患者一句:我又来了,现在好多了,让我感受到了帮扶的价值所在。农村的老年人好多不识字或识字少,来看病时往往说不清楚他吃的啥药、以前看病的资料也不注意保存和携带,问吃的啥药往往叙述的是药的颜色和形状,比如什么大白片片、小黄粒粒之类。村子大都距离县城较远,大都是吃过早饭来看病,导致一些需要空腹检查的项目当天查不上。他们看病的要求貌似简单,其实是有难度的。老乡们一来就说,大夫,你给我配些药吃上不难受就行了,检查不做。要花钱少,能解决当下问题。为此我常常边看病边给老乡普及一些用药和就诊的常识,老乡们总是很认真地听,愉快满意地离开。

在病房,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确诊慢阻肺已经4年了。他深有感触地说,瓜州风沙大,年轻的时候在沙场、水泥厂打过工,凭着年轻,不好好戴口罩防护。自从有了新冠疫情,口罩戴习惯了,感冒少了,近两年住院的次数也少了。我十分赞同他认识上的改变,我说,戴口罩对于瓜州的慢阻肺患者来说,不仅仅是疫情防控要求,也是防风尘吸入保护肺的好举措,希望把这个好习惯坚持好。一位反复口腔溃疡10余年的患者,经过诊治,她说终于可以无障碍地吃饱饭了,一句大实话包含了她以往多少苦楚,看似简单的病症却有不常见的病因。医疗帮扶让我更多地感受着助人之乐。

一起帮扶的队员,有忙于急诊不能按点下班吃饭的急诊专业刘医生,有通宵都在手术的骨科专业牛主任,有常常在夜间和节假日被呼叫加班麻醉的麻醉专业王医生,还有一丝不苟的我们的领队党办罗主任,她时时都在以身作则。队员们的勤奋和敬业常常让我感动,让我不敢懈怠和落后。

医疗帮扶是实施全民小康的政策之一,我们医务工作者是承担落实这一国策的主体,是责任也是义务。在帮扶的同时,医院的医生来说也是职业生涯中另一种体验和锤炼。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的帮扶对患者、对同行或许不能带来一蹴而就的改变,时时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发生,但我相信一些改变还是在潜移默化中向更好迈进。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瓜州医疗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