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五十岁以后才明白的真理
TUhjnbcbe - 2025/5/9 0:50:00

01、

人至中年,是一个尴尬的年龄,以前那首三十岁以后才明白,并没有真的明白,无论在身体,在经历,在责任来说,五十岁才是一个颖悟人情世事的年龄。

人生半途,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这是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步步惊心。有人落子如飞,有人举棋不定,只为了一个结局。

看走过的路,几多遗憾,几多心酸,而望向苍茫归路,一片迷惘。此时白发早已丛生。以前,感觉日子很忙,现在却是不觉间一年是那样短暂,岁月催人老,时光不待人。多少的曾经的豪言壮语,在时光面前大败而归。

当你轻叹着时光的流逝时,就会明白,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无论悲喜,过去了就过去了,再也不会重来。

奔五的70后,每个人一定都有很深的感慨,曾经的豪情满怀,曾经的朝气蓬勃,终是抵不过岁月洗涤,成为历尽沧桑后的默然无语。

这是自然万物颠覆不破的道理,烟花灿烂之后的沉寂,皱纹在增加,精力也大不如从前,走过半生,多少难以割舍的分别,多少永不再见,人生就得像一个圆,终将走回来路,回归蓝蓝的白云天。

02

前几天看到有个小成本电影,《过韶关》一位老人为了看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骑着三轮带着孙子去很远的三门峡,一路跋涉终于见到病床上的老友,等回到家,借给他摩托车的哑巴去世了,老人并没有多难过,他明白人生就像过韶关,过了韶关有潼关,过了潼关,有山海关嘉峪关,关关难过也得过,而死亡是人生最后一关。

人一辈子就是这样,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悲观自渡,他人难悟。

人到了五十岁,责任大了,想的就多了,孩子的终身大事,年老的父母,家庭的种种责任,真怕有一天自己倒下,或许这个年龄不是一定是怕什么,只是怕自己最亲的人,你不在了谁来照顾他们。

张爱玲曾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很多时候,平凡的健康就是一个简单的心愿,近在咫尺,却难以实现,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03、

一次在工地和工友聊起话来,都是五十左右的,有一个老工友胳膊纹了两个字,一个痛,一个是苦。这个年龄大多数还在起早贪黑的做事。

在外做事,想念父母,又怕接到父母的电话,只因年迈的他们身体已经老化。那一天身体不舒服,医院检查。五十多自己更是不愿去检查身体,更多的是麻痹自己,一是经济不宽松,用钱的地方很多,二是怕检查出问题,只要还能干,更多的是自欺欺人罢了。

如果,有所成就还好一点,烦恼最起码不来源于钱。更多的中年人是要面对每天的开销,面对失业的危机,面对感情的昏暗。

没有谁在万古不变的时间面前置身事外,前几天遇见一位同学,说起其他几位提前离开的,多了几分唏嘘。

04、

人自出生那一刻,就走向归途,中年更是越走越近。

周国平的短篇《告别遗体的队伍》写道;钟表奏着单调的哀乐。在永恒的仪式上,人们排着队告别自己的遗体,同它作最后的告别。这时,听见有人哭泣着祈祷:"慢些,再慢些。"可等待的滋味是最难受,哪怕是等待死亡,连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们开始结毛衣,拉家常。男人们互相递烟,吹牛,评论队伍里的漂亮女人。那个小伙子伸手触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头露齿一笑。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现在这支队伍沉浸在一片生气勃勃的喧闹声里了......

人自出生后就需要面对死亡,无论你愿不愿意,这是逃不掉的宿命,在这个过程里,人们因为害怕孤独与无聊,就不再乏味的等待,而是做一些事情。

五十岁以后才明白的真理:生命是一次虚无的旅程,即使过程辉煌。

在这次旅程中,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车,无论怎样,结局却是殊途同归。

青春时光再好,已经成为过去,一切成为历史,曾经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了。

有几个字说得好,活在当下这辈子好好活,下辈子我们管不着。胜不骄,败不馁,把坏事看淡,内心自然就平静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十岁以后才明白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