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最西端的隘口,位于河西走廊的咽喉,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于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洪武五年(年)开建,它北接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用了年才建成。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端的长城组成,全长60公里。年,历时4年,耗资20亿元对建关已达余年的关城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的维修,让嘉嵱关再现当年的雄风。
维修后的关城以内城为主,城高10米多,原遗存以黄土夯实而成,仅西侧部分墙体用青砖包砌。最近这次大修,城墙全部用青转包砌,更加坚固,十分壮观。城墙上沿中轴线有嘉峪关楼、柔远楼、光化楼三座城门楼,城门楼均为三层歇山顶式全木结构楼阁,样式相同,古香古色,尉为壮观。
嘉峪关最初是一座用黄土壘筑的六米高的土城,后经历代扩建加固成现在规模。西门外城墻上建有主楼,上面挂有“嘉峪关”匾额。东城门为光华门,城门楼建于多年前,是明代的遗存。城楼顶层檐下挂一红底金字大匾,上书“天下第一雄关”。
如今嘉峪关特意留下了一段未整修的土夯的长城供游人参观,下图右侧一段即是长城的原遗存,用黄土堆垒,压实夯实而成。
内城有几座蒙古包和一个演出场地,在这里演出一些与嘉峪关相关的传统节目。
嘉峪关关城城墙四角上还建有角楼(站岗放哨的),南北城墙的中部各有一座敌楼(放置军械的),此外城墙上还有箭楼、阁楼、闸门楼等共计14座之多,是万里长城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这栋矮小的三间房是嘉峪关游击(游击明朝的官名,界于四、五品官职)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原建于明朝,是明清年间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和政务的地方,现见为年复建的。
关城文昌阁,始建于明代,楼阁为两层建筑,最显眼的是四周的几根柱子,数了数是18根红漆木柱。楼阁呈小巧精致,木雕花格门窗古香古色,二楼檐下匾额黑底金字书“神威远播”四字。文昌阁大都是当地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和神侃神聊之处。
嘉峪关关帝庙为明代所建,门前的牌楼精雕细琢,造型精美,此庙是年重新修复的。
嘉峪关关城戏台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关帝庙对面,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其建筑精美,充分利用木雕、绘画等艺术手段雕樑画栋,戏台的飞檐下挂一“篆正乾坤”匾额。
嘉裕关关外外百余米处戈壁滩上,孤零零地有座亭子,亭子里立一方石碑,上有“天下雄关”四个大字。是多年前,时任肃镇(今甘肃张掖)总兵李廷臣写的。
长城第一墩古时称讨赖河墩,距嘉峪关关城南7.5公里。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第一座墩台,也是明代长城的西端真正的起点。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讨赖河滑索、天险吊桥等。
悬壁长城景区距关城8.4公里,城墙从关城向北蜿蜒至黑山山巅,气势磅礴,建筑雄伟,被称为“西部八达岭”。悬壁长城除了登临长城外,还有“丝绸古道”雕塑群和古代兵器展览等。
嘉峪关周边还有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和“七·一”冰川等景点,可一并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