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抵达嘉峪关市区,儿子提醒我该吃晚饭了。我随口回答,太阳那么高,还早呢……说话间,反应过来,看一眼手机,已是8:30了。盛夏的嘉峪关,日落很晚,晚上10点,天空依然泛着亮光。
▲嘉峪关游客中心次日天气晴好,早晨去往嘉峪关景区。嘉峪关位于市区以西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长城有三大奇观,东为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属嘉峪关。
▲入口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决定在此修建关城。明洪武五年(年)初驻土城,到明嘉靖十八年(年)加固,并修筑两翼长城,断断续续年,建成较为完备的防御城堡。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长城和边墙全长约60公里,墩台约70座,附近还有卯来泉堡、野麻湾堡、新城堡等*事营堡互为犄角,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长城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提笔写下“天下雄关”,勒石为碑。清?杨昌浚诗云:“第一雄关枕肃州,也分中外此咽喉。”
▲天下雄关碑亭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读书会友、吟诗作画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嘉峪关外围关帝庙,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出。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年关帝庙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彩绘,使其恢复明清时的风采。
▲关帝庙嘉峪关内城有东西二门,均有土筑瓮城围护。
▲嘉峪关城楼穿过高耸的门洞,进入东翁城。瓮城门向南开,与内城门成90度折角,来敌即便攻破瓮城,也无法长驱直入冲击内城大门,城头守*很快就可将困在瓮城的敌*射杀,正应了“敌兵入城,如瓮中捉鳖”之意。
▲嘉峪关城门洞内城东门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
▲光化门穿过光化门,进入内城。城墙高约四丈,城头外侧女墙上分布有垛口和瞭望孔,四隅各有一座角楼,居中还增设了一座敌楼,可从侧面射杀来犯敌兵。
▲嘉峪关内城东西城门内北侧均有宽阔马道直通城顶,马道是一个整体,但构造形式一分为二,靠城墙一侧为坡道,供骑马行走,另一半为台阶,供步行上下。此处通行,有好的寓意:从马道登城可“马到成功”,拾阶而上则“步步高升”。
▲嘉峪关内城登上城头,可见内城广场一片空旷,只是简单模拟战时情状,布置了一些帐篷和旗杆。冷兵器时代,这里曾有大量守*驻防。据清朝雍正年间的记载:嘉峪关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六名,守兵一百四十四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由此可见,关城里共有官兵人,马匹匹。加上附近卯来泉堡60人,野麻湾堡50人,新城堡50人,超过现在一个营的兵力了。
▲嘉峪关内城伫立城头,看整个城池建筑都泛着沧桑的土*色。轻抚古老的城砖,触摸着历史的脉搏,一时十分感慨。明朝初年,大破元*的征虏大将*冯胜从酒泉向西40里,登上嘉峪塬,认作要塞,上表朱元璋称嘉峪塬“此咽喉要地,令关踞其中,当固若金汤”。《甘肃通志》记载:“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路必由此,土城周二百二十丈……”嘉峪关防线为古代关防体系的典范之作。不过,如此牢不可破的防御体系在历史上也曾失守,明正德十一年(年),满速儿汗入寇肃州,嘉峪关游击将*芮宁阵亡,全*覆没……
▲嘉峪关城头透过垛口,连绵的祁连雪山横亘眼前。由近及远,草地,沙漠,戈壁,雪山,依次排列,四季之景,自然生态,一眼望穿。一百多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站在这里,吟道:“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远眺祁连雪山向西望去,苍凉群山,荒滩戈壁,只有一丛丛枯*的骆驼草点缀其间,极尽荒凉。嘉峪关外围是祁连山和黑河流域及其两岸的巴丹吉林沙漠,可谓天然屏障,古时之人无法绕行祁连山和黑河,嘉峪关就成了中原文明西出和西域文明东进的不二通道。
▲西望戈壁下城楼,西出城门,是为柔远门,意为怀柔致远,安定西陲。
▲柔远门历史上,张骞两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回望嘉峪关原路返回,步入景区外围的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铜车马仪仗俑博物馆内设7个展厅,以“伟大的长城”基本陈列为主体,分“春秋、战国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隋、唐、辽、金长城”,“明长城”四部分,将从战国直到明代,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构筑史,通过图表模型、文字版面、彩色图片形式浓缩在多平方米的展厅空间中。
▲嘉峪关模型历史上,嘉峪关是西部国防重地,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处于16世纪两大帝国的分界线和丝绸之路的要冲,对明朝、蒙古、西域的历史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人评价,嘉峪关防线是人类文明的拐点。如今,这座象征边境的古代*事城堡,没有了过去几百年的一应功能,更多只是凭吊古迹、回望历史的去处,“天下第一雄关”,仅存人心;“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徒留想象;曾经辉煌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车马喧嚣,惟余梦境而已。
文/图:大朱sir
大朱sir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