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晚清民国时期武威邮政业的发展
TUhjnbcbe - 2020/12/1 13:38:00
武威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历来都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信息通道,古代烽燧和邮驿,密集分布于武威,河西四郡的“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残存烽台,至今仍历历在目。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驿使图”,则描绘了驿使传邮,乘马奔驰于河西驿道的繁忙景象。进入近代以后,清朝驿传体系的腐化不断加剧,再加上各级官员层层克扣驿银,导致驿传经费紧张奇缺,由于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邮驿开始衰落,进而导致驿传体系速度慢且效能低下。随着西方侵略势力的进入,西方先进的近代邮*也开始传入我国,在面对紧急事务时,其高效、及时且迅速的信息传递,与我国传统邮驿体系的缓慢与低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促使清*府不得不认真考虑建立近代邮*。光绪二十二年(年)“大清邮*”正式开办,形成驿传与近代邮*并存局面。一、清末武威邮*事业的初创(—)清*府于年设立西安邮*副总局,隶属于汉口总局,管理西北地区的邮*事务。光绪三十二年(年),清*府在凉州府(武威)设邮*分局,年6月22日(宣统元年五月五日)在古浪设代办分局,年9月2日(宣统三年七月十日)在镇番(民勤)设邮寄代办所。这时武威邮*分局和古浪代办分局隶属于西安邮*副总局管理。清*府设立兰州副邮界,将之前的兰州邮*分局升级为兰州邮*副总局,管辖甘肃全省的邮*事务。这一时期是武威邮*的初步创立时期,邮*业务很少,运输邮件的工具十分简陋,邮路也非常的简单,主要就是步差邮路和畜力班邮路。光绪31年(年),开辟了兰州-平番-古浪-凉州之间的步差邮路,宣统元年(年),又开辟了凉州-嘉峪关间日步差邮路,于宣统三年(年)改为逐日昼夜兼程快班。由于武威地处偏远,发展滞后,人民贫困潦倒,对邮*的使用很少,相应的就导致武威邮*业务发展缓慢滞后。

(年清宣统元年)甘肃省邮*局所邮路图

二、北洋**府时期的武威邮*(—)这一时期,武威地区*阀割据,*局不稳,社会动荡,所以这一时期武威邮*的发展受战争的影响非常大。辛亥革命后,民国*府成立“中华邮*”,将一省划为一个邮区,成立甘肃邮务管理局,邮*业务面不断扩大。年撤销了驿站,各衙署所有公文、函件均由邮*负责寄递。同时按各地业务量,将邮局划为一、二、三等几个不同级别。年在武威设二等乙级邮局,后升级为二等甲级。年在民勤设三等乙级邮局,年在古浪设三等乙级邮局,年降为代办所。20世纪20年代以后,武威邮*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开始向乡村延伸,在乡镇设立邮*代办站。中华民国建立之后,随着武威境内驿站的裁撤,各级衙署文件均由邮局寄递,凡行*及*事、司法各机关盖印公文,均按单挂号交寄,而且可享受双挂号待遇。在此之后,武威邮局又相继开办商务传单业务、寄递*队及衙署公件电报业务和瞽者文件业务。所以这一时期武威邮*函件邮寄业务相对于大清邮*时期有了大幅的提升。由于当时*局不稳,社会动荡,中华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垂直领导,在人、财、物及指挥调度上,权力高度集中于邮*总局,各邮区管理局职权很小。各个邮区的管理局虽然是单独的核算部门,却不是自负盈亏的单位,有盈余必须上缴,亏损时由邮*总局拨付。正是由于这种垂直领导、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得武威邮*在常年亏损的情况下,得到邮*总局拨付的资金支持,才得以在*阀割据混战的残局下艰难的生存并且缓慢的发展。三、南京国民*府时期的武威邮*(—)年甘肃邮*管理局在古浪重新设立三等乙级邮局。年3月,国民*府在上海成立了“邮*储金汇业总局”,其目的在于控制邮*财权。邮局办理汇兑和储金业务由来已久,因此遭到广大邮*职工的反对和抵制,年后,改为“邮*储金汇业局”,隶属交通部邮*总局。年9月6日,邮*储金汇业局甘肃分局正式成立并开张营业。年2月,甘肃邮*管理局所属“甘肃邮*储金汇业分局”奉令改为“兰州邮*储金汇业分局”,由重庆邮*储金汇业局管辖,在武威设立办事处。储汇分局从邮局分出后,除其本身所设的几个办事处外,全省的主要储汇业务仍由各地的邮局办理。由于抗战的爆发和国民*府的西迁,给武威邮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特别是武威邮路建设方面。国民*府为了运输战略物资,加大了改善武威交通的投资,新的运邮工具出现,大大改善了武威邮*运输的效率。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府提出“加强西北邮运”的战略,再次为武威邮*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提供了机遇。年8月13日,国民*府交通部对“长途汽车带运邮件规则”作了修正,规定:凡以运输为业的长途汽车,对于邮局交运的邮件或包裹概不得拒绝。信函、明信片及普通、立券两种新闻纸等轻类邮件,均免费带运。随之开通了兰州-武威的委办汽车邮路,每周一次班,全程公里;年又开通了武威-张掖的委办汽车邮路,全程公里。年7月1日起,甘肃邮*管理局在武威设邮运汽车站一处,武威站有汽车3辆,行驶武威-张掖段;兰州站用车3辆,行驶兰州-武威段。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之后,武威邮路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密切了武威与国内其它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弱化了武威偏僻封闭的状态,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武威社会经济的发展。武威在近代邮*建立之后,虽开辟了许多邮线,但业务投递多靠人力或畜力完成,靠机械完成的比例很低,这就影响到投递时间、速度和数量。偏远的农村尚未通邮,民勤县不通邮的乡村,群众通信来往,仍然依靠商号、车马店代转,通信毫无保障。

(年)甘肃省邮*局所邮路图

四、近代邮*业对武威社会发展的影响1.提高了*府的行*效率邮*最初是国家处于*治和*事的需要而创办的,能够及时且迅速的传递信息。国家兴办邮*,能够及时的掌握地方形势的发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民国时期,武威地区社会动荡,天灾、人祸极大的影响着人民的生存与生活,武威邮*业的创立与发展,能够使上级*府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武威各地的社会发展状态,对一些即将发生或发生初期的灾害,提前做出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策,控制事态的发展,尽可能的减少民众损失,对武威地区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调控。2.有利于传递*情信息战争中*情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迅速且及时的信息传递,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武威邮*业的近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出于当时国内的*治和*事需要,及时的传递*情就是武威邮*的主要业务。武威特殊的地理位置,近代邮*业在武威建立和发展,为巩固我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3.促进了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以前,由于武威经济落后,生活用品中的日用百货、呢绒绸缎、布匹纸张、糖茶等等,多经邮局由津、沪、湘、粤邮寄来武,武威之土特产品,亦经邮局运送外埠。当时邮包寄费低廉,而又迅速保险,私人商号乐于交邮局寄递。再以邮局办理代收货款、包裹,商人购货只须去信说明需要某种货物及数量,不必汇款即能发货,货到后邮局代收货款汇给货主。这种代办业务,既增加邮局利润,又方便商贾,也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了武威社会经济的进步。4.便利了民众生活,促进了社会思想文化进步自近代邮*在武威建立之后,大大便利了民众的通信需求,邮*成为民众与外界通讯的首选。而邮*还在一些农村设立了邮*代办所负责邮件的投递,为广大农村的邮件投递提供了方便。为了进一步满足民众的需求和方便民众的生活,武威邮*先后开办了新业务,除了函件包裹业务之外,相继办理汇兑和邮*储金业务,同时还开办了一系列代理业务,比如邮转电报、代购书籍与代订刊物以及代售印花税票等。这都极大地便利了民众的通信需要,使得与各地之间的交流难度大大降低。在促进民众思想文化进步方面,邮*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武威偏居西北内陆,社会发展落后于我国中部、东部,思想文化上封闭、保守。通过邮*把东南沿海地区进步的书籍报刊和新思想输入到武威地区,大大提升和增加了武威民众的知识,思想观念开始发生改变。随着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也开始逐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进而使武威的社会风气得到改变。而且邮*也促进了武威文化教育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通过邮*传入武威,改变了武威传统的旧式教育,各种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武威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进,又反作用于武威邮*,对武威邮*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制约影响武威邮*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的制约

年5月23日古浪发生地震,这是近代发生在河西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古浪,破坏最严重的却是武威。武威人口稠密,商铺林立,“在地震中压毙人,牛马羊牲畜余头,倒塌村庄余座,房舍余间”。“邮局亦在其内,伤人甚多”“凉州郊外,河水泛滥,灾区甚广,邮差路线因需更改。”“当古浪发生地震之后,该处三等局即改为邮寄代办所。”地震致使邮路中断,制约了武威邮*业的正常运行。除了频繁的地震影响武威邮*发展之外,频繁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限制和破坏了武威邮*的发展。

2.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制约

辛亥革命后,甘肃*局混乱,*阀混战割据,阻断了境内各地之间的通讯往来。年5月,马仲英率部围攻河州,史称“河湟事变”,这是民国以来甘肃最大的一次动乱,历时六载,祸及武威。年3月15日马仲英大队人马扑向民勤,城立即被攻破。从3月15日破城之日到3月31日离城时,屠杀没有间断,全程不满1万人口,被杀者达多人。由于战乱不断,各邮路上,所有邮用之运输车马,均被*队征用,以致邮件之运寄,又大受阻碍。由于近代武威*阀割据,大小战争不断,天灾频发,年岁饥馑,致使土匪横行,匪患不断,邮路安全得不到保障,邮包被抢、邮差被杀,时有发生,致使多条邮路中断。更有甚者,一些邮局和代办所也被土匪洗劫一空,不能正常运行,不得不停止营业,进而严重影响武威邮*业的发展。3.经济的制约武威地处偏远的西北内陆,经济始终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商品经济和手工商业很不发达。近代以来,武威战乱不断,自然灾害频发,荒芜的土地很多。《申报》记者陈赓雅于年至年对西北各省作考察采访时途径武威写到“因遭同治巨变,迄今六七十年,不但元气未复,且房屋更加倒塌,几至全成废墟。一望无涯之田野,虽有山泉雪水之利,然年久无人治理,不为荒草蔓延,亦被山洪冲陷,荒凉之状,有如江西收复之赤区。”武威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落后,再加上苛捐杂税的繁重、地主*阀的掠夺以及民众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致使商业经济很难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邮*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据,武威落后的经济严重限制和阻碍着武威邮*业的发展。邮*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身的营业收入、地方协款和交通部协款。武威邮*自建立后由于受多方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大多数年份都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武威邮*自身惨淡的营业收入限制着其进一步发展。再者,武威经济落后,所以武威当地*府对武威邮*的资金支持是非常有限的。4.交通条件的制约交通状况决定着相关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也是引发社会变迁最重要的因素,一定区域内最早产生社会变迁的地方往往是交通沿线。所以,张心一先生讲:“交通建设无论从*治、文化、经济哪一方面讲,在西北是第一重要的。因为交通是一切建设的先决条件。”在国民*府时期,武威开始使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车运送邮件,并且先后开辟了多条汽车邮路,但是纵观整个近代武威,这些快速便捷的近代邮运方式在武威邮运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首先交通条件的落后限制了邮运工具的发展。其次,道路交通不便也不利于邮*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当邮运机器设备损坏时,因交通问题而不能迅速地修复,从而导致邮件不能及时的送到。武威邮*业的近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出于当时国内的*治和*事需要,因此最初建立武威邮*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较少,所以导致武威邮*业发展的竞争意识薄弱,致使武威邮*除在少数年份盈利,其它大部分时间常处于亏损状态,从而不能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不得不依靠当地*府和邮*总局的拨款维持运营。再者,武威邮*业发展主要是为*治和*事需要服务,导致了武威邮*发展带有很强的突击性和应急性。在长达半个世纪中,武威邮*业发展很不平衡,农村邮电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广大农村,邮电业几乎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但是,近代武威邮*业的创立和发展,为武威邮*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武威邮*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尽管这种发展十分缓慢,所使用的邮运设备落后,但毕竟是武威邮*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武威社会近代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简介:李文钧,甘肃武威人,*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来源:凉州文化研究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蔡银花审核:王璞

博物馆快手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清民国时期武威邮政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