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
TUhjnbcbe - 2021/2/1 11:25:00
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5.html

观点无论大小,价值决定高度

完整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张斌,来自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

提起长城,大家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一定是图片荧幕中这种砖制的长城,而不是图片右侧这种土质长城,或者土垄的形式。说实话,我在从事长城保护工作之前,对长城的第一印象跟大家一样,认为像八达岭这样的砖制长城才是长城,根本没有意识到从小攀爬玩耍的这道土边墙就是长城。我对长城的认识是从长城保护工作开始的。在这20年来,通过对长城的亲密接触,让我对长城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其实我们西北地区的长城的都是这样的土质长城,这跟我们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长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修筑特点息息相关。我们甘肃省的是长城资源大省。长城结构类型丰富,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土质长城。在西北土质长城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下面我们通过图片看一下我们甘肃的长城。像屏幕中左侧的这四张图片,就是现存于我们甘肃境内的战国秦、汉、明代的长城。战国秦长城坡村长城(临洮)

汉南沙窝长城4段(瓜州)

明明沙窝1号敌台酒泉肃州区

我是体校运动员出身。毕业后到嘉峪关关城从事关城的安全保卫工作。20年来,因为长城让我从一名运动员背景的守关人逐步成长为从事长城保卫研究工作的文物工作者。年新闻媒体在采访这个嘉峪关长城保护工作情况的时候,得知我这个经历,报道称我为“追着长城跑的体育生”。在这20年的工作当中,我亲身经历了长城保护工作从原来被动式的看守保护逐步转变为今天的主动式的研究保护和科技保护的一个历程。下面结合我的工作经历,向大家介绍一下近年来的长城保护工作情况。新城堡我出生在长城边上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叫新城村,因村子里边的新城堡而得名。这个堡子就是我们图片屏幕上看到的第一张图片。据史料记载,这个堡子是明代肃州卫长城上的一座重要关堡。它和嘉峪关关城一样,分段管辖的肃州卫的长城。三墩长城小时候,村里人管它叫边墙。我们经常在边墙上和堡子上攀爬玩耍,根本不知道这是长城,就到上学时,在课本中学到长城课文时,压根儿就没有把这个边墙跟堡子和长城关联到一起。直到我从事长城保护工作以后,对长城逐步认识了、了解了,才知道它是长城。柳条墩长城3段在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这面边墙存在的意义,也没有保护意识。五十、六十年代,在农村大规模平田整地的时候,村里人认为边墙和堡子没有实用价值。周围的土地平坦,土地肥沃,适合于垦田种粮。而且这个边墙和堡子墙的土质干净。经过几百年的这个风吹雨淋,不长杂草,是很好的肥料,可以改良土壤,所以在大规模平田整地的时候,长城遭到了破坏。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新城堡,仅剩一点残垣断壁,有些长城的已经变成了农田的地埂。柳条墩长城1段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我们孩童时期,我们就在边墙上和堡子里面玩耍,因为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动物园、公园,所以边城和堡子就成为我们平常玩耍的场所。经常比赛攀爬城墙,看看谁能爬到最高处,在攀爬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还会用木棍,对长城捣一些坑窝,挖一些台阶,攀爬上去。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曾经有过破坏长城的行为。现在从事长城保护工作,也算是对以前无知行为的一种弥补。

嘉峪关

年,我到嘉峪关关城工作以后,主要就从事嘉峪关关城的安全保卫工作。那时候关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长城中为数不多几个被辟为旅游景点的长城点。当时其他长城点段位于戈壁田野中的长城,有些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些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当时保护任务重点在关城,主要是在关城上巡逻看守。有时候,夜间也在关城上看守、保护关城的安全,防止人为破坏。那时候的长城保护状态属于一种被动式的看守保护。其实当时全国的长城保护状态也类似与这种情形,这跟长城属于超大型的文化遗产、文物,它的点多、线长、分布广泛,而在长城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保护难度大,有很大的关联。在我们当时的开展长城保护过程中,虽说在无数次的巡逻中,走遍了关城的每一个角落,但我对关城和长城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的长城为什么是土质的?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多长?关城上每一个建筑的建筑构件叫什么?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有一次被一位游客关*峪关长城的问题。我没有回答出来,我感觉很丢人,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每天看守的长城,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不了解,为此在随后的工作中,我在工作中去寻找去找这些答案。直到多年后,我参加完长城资源调查和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维修工程以后,我才对它有了深刻的了解。长城资源调查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我们调查队员历时五年时间。走遍了甘肃省的很多地方,完成了甘肃省的调查。而且全国的长城资源调查也一样,万里长城到底有多长?年,国家文物局为全面摸清长城的家底,启动了为期十年的《长城保护工程总体工作方案》。年到年,历时3年时间,长城沿线15个省、名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田野考古的方法,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对我国历代长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全面摸清了我国历代长城的分布情况和长度。后面,这是一张全国的的长城分布总图和长城资源调查情况。通过调查,在我国15个省,个地级市,个县分布有春秋战国到明,12个不同时期修筑的长城。我们甘肃省的是全国的长城大省。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都在我们甘肃省境内。年到年底,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了13支调查队,70多名调查队员开展了甘肃省的长城资源调查。我有幸从年开始参加甘肃省的长城资源调查。

为期五年的长城资源调查,摸清了甘肃长城遗迹的“家底”。甘肃境内现存历代长城总长度千米,占全国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保有量居全国第二,分布在11个市(州)的38个县(区)。其中战国秦长城千米,汉长城千米,明长城千米,而明长城的总长度则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明代长城资源总长度的五分之一。年,嘉峪关关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下面通过几组照片来认识一下我们甘肃省的长城。这张照片是分布于我们省陇东地区的战国秦长城,因为时代的久远,它的保存现状不是很好。

战国秦烽墩梁敌台(通渭)

屏幕上这几张照片的是分布于河西走廊的汉代长城。这里面有我们熟知的玉门关,还有敦煌的用芦苇、红柳夹沙修筑的长城。

汉北石河长城2段(玉门)

这个画面上的照片是位于我们甘肃省保存最长的明代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遗迹大部分都是大部分都是明代长城。

明金川西长城2段(永昌)

长城调查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我们去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人不去的地方。为什么说我们去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人不去的地方,因为那就是大部分都荒无人烟。记得年7月,我带队调查玉门干海子地区的汉长城的时候,我们租住在这一区域附近的村子里面,在调查之初,我们向村民咨询干海子地区的地形地貌和长城的情况。记得调查的第一天,我们预设的调查点,离我们居住的地方的直线距离三十多公里。我们凌晨四点从住地出发,直到中午13点多才到达了调查地点。沿途到处是移动沙丘,迷路,陷车,挖沙,推车,不间断地这种工作程序延长了我们的时间。沙窝陷车在我们陷车、挖沙、推车的过程中,从移动沙丘中出来一个放羊的老汉。我们向这个老汉咨询这一带的情况和长城情况。放羊老汉回答说:“这里根本没有什么长城,这里只有沙丘,到处是沙丘,没有路,你们进去出不来,这里还有狼,我的羊昨天晚上就被狼咬了。我现在要赶到村里去找人来处理。建议你们你别进去,进去后你们出不来。”随后我向他告知我们要去干海子的这一区域。他在沙丘的北面的戈壁滩上为我们指了一条土路,说是可以绕行过去。我们历经几个小时的绕行,最终到达干海子这一区域。眼前一片荒芜,哪有什么水,全部是干枯的红柳根和移动沙丘。最后我们用谷歌地图进行痕迹判断,用GPS导航,历时四十多天,完成了这一区域的调查。这一区域调查,也收获了很大的调查成果,很丰硕的调查成果。我们在移动沙丘间和沙丘边缘,发现了用梭梭木和红柳根垒筑的木质长城。这次发现,更新了我们原本已知河西走廊汉代长城的修筑构筑方式。

沙窝腹地残存的红柳和梭梭木磊筑的长城墙体

长城调查过程中,我们付出艰辛也收获了快乐。同时危险也是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爬山涉水、陷车迷路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为调查一座烽火台、寻找一段长城,我们需要翻越很多的沟壑山梁,穿梭在在戈壁沙漠的无人区,有时候还是有攀爬悬崖峭壁。屏幕这些画面,就是我们当时开展长城资源调查时的一些工作照片,这些照片中,有我们爬山涉水,风餐露宿、陷车迷路的这些画面,每当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每一个画面都有一段我们艰辛而快乐的长城资源调查的故事发生。长城资源调查虽然摸清了全国长城的家底,也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长城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全面保护刻不容缓的现状情况。长城家底深厚,但经千百年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长城已经伤痕累累。有些长城已经变成了农田地埂,有些长城已经变成了农家院的院墙,有着长城甚至已经消失了。保存下来的长城,现在还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继续在生病衰老。对于我们现在的长城保护工作者来说,如何保护好长城?怎么去保护,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是保护长城是我们面临和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年长城资源调查结束以后,我回到单位。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我就直接参与了这项工程。在我们大家参观像长城这样的文物、文化遗产的时候,往往认为越是旧东西越是原始的,越是真实的。但是往往是这种旧的东西里面。蕴含着一些病害,有些病害呢,甚至是致命的,会引起文物、文化遗产的消亡。我们若想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延续和弘扬,我们就得通过科学合理的修缮去解决它的病害问题,给它延年益寿,才能让它永久地保留下去,保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看,让他们去看,让他们去体会。六百年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嘉峪关及长城出现了木结构开裂、梁架歪闪、彩画起甲脱落、墙体风化、裂隙、墙基酥碱掏蚀等病害,危及到文物本体安全。对它进行保护维修,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而采取的所有维修措施都必须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修缮理念,以恰当的保护技术和对文物本体及其历史环境的最小干预的工程措施。而在整个的维修过程中,既有现代科技设备的介入来量身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同时也采用着猪血、面粉、砖灰等传统材料,和一麻五灰、打牮拨正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使用,来帮助延长长城的的生命周期,使之“延年益寿”。这是我们修缮完做了一个新老照片的对比,最上面的是一些老照片,最早都能可能到年的照片,中间的这一排照片是年,英国长城友人威廉·林赛拍摄的照片,也是我们维修前的照片。最下面的照片的是我们年维修完以后拍摄的照片。长城大修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长城保护工作不能停步,长城就跟我们的人一样,它随时都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时都会生病。生病了,我们就得治病,病治好了,人才有精神,长城也一样,我们就是长城的监护人和医生。近年来,我们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结合嘉峪关长城保护工作的一些特点,积极探索一些保护的有效模式。在这个研究和传承方面,我们研究院深入挖掘长城的历史文化。研究提炼长城精神内涵,在弘扬方面,我们长城博物馆进社区、进学校、进*营,向广大公众传播长城的历史文化和文化价值。同时针对少儿,他们还编辑出版了《宝贝的宝贝》和《家乡的宝贝》这些少儿读物,来传播长城价值。在保护方面,我们近年来,我们的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除了用我们安装在长城上的监测仪器,进行实时24小时监测之外,他们经常还要到田野去,进行定期的专项监测。与此同时,我们长城保护研究所将日常监测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巡查工作中,运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对长城的本体病害,赋存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监测和巡查。就是说,我们将我们原来的长城本体保护,扩展到了我们现在长城本体和载体,也就是赋存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用无人机对长城周边的环境进行拍照监测。我们用手持设备对长城的病害,长城的含水率等等,对一些基础数据进行采集积累。随后用我们对大量的基础数据通过分析,为我们今后制定日常保护保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照片就是我们现在开展的长城保护工作的一些情况,我们现在,每月都要出去对长城这些病害,他的赋存环境进行监测和巡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重要标志,要保护好长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再除了做好长城的研究、保护、弘扬工作之外,我们还要凝聚起全社会长城保护的共识,呼吁大家共同来保护长城。今年的8月18日。我们在嘉峪关关城举行了“爱我中华,保护长城”的长城保护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来唤起全民保护长城的共识。目前呢,我们已经招募了70多名个人报名的长城志愿者,还有嘉峪关爱心之旅公益团队和蓝天救援两个团队的志愿者参与到我们的长城保护队伍中来,共同和我们开展长城保护工作。最后,我也想倡议,长城的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重要标志,保护长城,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参与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来,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参与到长城保护工作,自觉抵制破坏长城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并举报破坏长城的行为。做一名长城保护的长城卫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我都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