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
这些地方因为战略位置重要,所以修筑了防御设施,有些会逐步演化成一个地区的行*、经济中心。自然,这些个关口联系最紧密的还是*事。上下五千年,烽火狼烟……
十大名关
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隋开皇三年(年),筑渝关关城。明洪武十四年(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傍山临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在山海关发生的最著名的战役,当属明末李自成与吴三桂的山海关之战,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河,南踞山腰。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年),素有“第一关”的美誉,因为潼关地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武胜关
武胜关位于河南信阳市与湖北广水市交界处,北屏中原,南锁鄂州,与东边的九里关,西边的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武胜关最早可追溯*帝与蚩尤的争战,春秋以后有记载的有60多次。战国、南北朝、唐末王仙芝、南宋岳飞、太平天国以致20世纪的近代*阀都激战于此。
友谊关
友谊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西南端,距凭祥市区18公里国道穿越友谊关与越南公路相接。明洪武元年(年)名鸡陵关。永乐五年(年)称镇夷关;宣德年间(年)改名镇南关;年更名为睦南关,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友谊关。年老将冯子材以70岁高龄在此地力战,肉搏法国侵略*,镇南关大捷名垂青史。
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被誉“中华第一关”,世称“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战国时李牧常驻雁门,防备匈奴。“猿臂将*”李广为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与匈奴大小数十战,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北宋太平兴国四年(),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被誉“杨无敌”。
嘉峪关
嘉峪关,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为“丝绸之路”要塞,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年),全长约60公里,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清嘉庆年间,*各地相继建立朝贡贸易点,嘉峪关开始向往来商旅征收关税,成为控制贸易的主要关卡。晚清随着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清朝获准俄商赴嘉峪关贸易,清朝在此征税,成为清人的“洋关”。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入太行要道之一;是“太行八径”的第七径——“蒲阴径”。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改现名。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合称”内三关“。紫荆关始建于战国,历经各朝代扩建修葺。清康熙皇帝两次驻跸紫荆关,题有“天子阅武”石碑。
南宋嘉定二年(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金*凭险据守不下。遂南下克紫荆关,于易县五回岭大破金*,取涿、易二州,从长城内侧夹击,攻取居庸关。年11月初,八路*晋察冀*区所属部队和一二零师特务团在紫荆关附近的*土岭战斗中,消灭日*余人,击毙日*总指挥”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中将。年察冀根据地反“扫荡“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也发生在紫荆关地区。
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千米的峡谷中,距北京市60公里。春秋战国时代称“居庸塞”,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均有修建。詹天佑(—)在此地完成了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
娘子关
娘子关历史悠久,为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的关口之一,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故原名苇泽关。唐高祖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在此驻防,故名娘子关。明嘉靖二十一年(年)重修,今日所见为当时原貌。明崇祯17年(年),李自成*一部自长安入晋,经太原破娘子关,出井陉关与主力会合。八国联*侵华战争期间,瓦德西组织了四十六起“讨伐队”(其中三十三起为德*),在娘子关一线清*将领刘光才、李永钦指挥忠毅*及武功、晋威各营,自光绪二十六年(1年)十月至光绪二十七年(年)二月,击败上万德*,法*的多次进攻,歼其一部。年8月百团大战中,八路*主力于8月20日夜一度攻入娘子关。
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之间,倚崖砌石为门,谓之剑阁,建立*事要隘,曾在此屯粮、驻*、练兵。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下,全歼守敌攻克剑门关。
内三关
居庸关(见前)
紫荆关(见前)
倒马关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战国时建,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常摔倒而得名。关城全长约2.5公里,城池占地约7万平方米,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北魏太和六年(公元年)修治灵丘道,是当时山西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倒马关是这条道的重要关隘。杨延昭(杨六郎),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时为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镇守边关20余年,辽国畏惧。明正德十五年(年),在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树“六郎碑”以志。
外三关
偏关
偏关老牛湾
偏关又称偏头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号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五代北汉乾佑四年(年),刘崇于晋阳称帝,在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偏头寨。元大德三年(年)升偏头寨为偏头关,至此有“外三关”之称。明成化二年()置偏头关千户所,清雍正十三年()升偏关县。杨家将在此金戈铁马,威镇三关,今传为佳话。
雁门关(见前)
宁武关
宁武关遗址在今山西省宁武县城。战国时,赵武灵王置楼烦关以备匈奴。秦汉置楼烦县,有楼烦关。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遂称宁武。崇祯十七年(年)二月十六至三月初一,李自成农民*血战宁武关,最终攻克。三月初一日深夜,大同总兵姜瓖、宣城总兵王承允均请降,至此农民*打通了进攻京城的道路。
义阳三关
武胜关(见前)
九里关
九里关位于河南省罗山县西南3公里铁铺乡九里关村,在武胜关以东。春秋时称大隋关,后又称*岘关、广蚬关,百雁关。宋代改称九里关。明代曾置巡检司于此。
平靖关
平靖关位于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大庞村与湖北应山县交界处,桐柏山脉与大别山脉交会处,又名冥扼,恨这关、憾这关、石城山等。相传春秋时吴国伐楚,至此马不能行,遂改“拦马墙”;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恨不能过关直取中原,故更名“恨这关”。北魏在关南设平靖郡,遂改称“平靖关”。北宋名将狄青南征,曾在此屯兵扎寨。
上*三关
井陉关
井陉旧城南城门
井陉关即井陉口,又称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汉朝即在此口置关,与南面壶关、天井关合称“上*三关”(因与上*郡连界)。秦始皇十五年(前),秦*分数路伐赵。一路从太原出取赵“井陉”,在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为赵将李牧击败。史称此后数年秦*不敢再攻赵。唐以后称土门关或井陉关不一,明清时都称井陉关。公元前年,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其时赵已复国)。韩信选二千轻骑乘夜迂回赵*大营侧翼,天明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天绵河东岸布“背水阵”,引诱赵*倾巢而出。汉*伏兵乘虚攻占赵*大营,汉*乘势前后夹击,杀赵*统帅陈余,虏赵王。
壶关
壶关县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东南部。因关口山形似壶,故名。汉王刘邦元年,始置壶关县;隋开皇元年(年),更名上*县;唐武德四年(年),复壶关县;清朝,属山西省潞安府。
苏州三关
铁铃关
铁铃关位于苏州西郊,又名铁岭关,紧邻枫桥及大运河,毗邻寒山寺,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年),又称枫桥敌楼,为明代抗倭斗争的重要遗迹,清道光九年(年)重修。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29*85、86师击溃了枫桥、铁铃关一线的守敌后,由此进入苏州城。
浒墅关
浒墅关文昌阁
浒(xǔ)墅关地处苏州高新区东北部,(原关已毁)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五代吴越改名“浒墅”;明宣德四年(即年)户部设钞关于此,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遂名浒墅关。相传乾隆下江南,误将“浒(H?)”音念成“许(X?)”音,金口御言不得改变,故一直读“浒(X?)墅关”。
金阊关
金阊关又称青龙关,现已不存。距苏州阊门很近,是防守苏州重要门户。
*苏州三关还有说法是铁铃关、白虎关和浒墅关;铁铃关、白虎关和青龙关等。是不是浒墅关也叫白虎关,这些就都不得而知,以此求教于方家。
关中四关
函谷关(东)
历史上有三处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还有一处叫做魏关,距秦关北仅5公里,传为曹操命许褚修建,故称魏关,也称新关。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击败六国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年),老子骑青牛西行,于灵宝函谷关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大散关
亦称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出陈仓定三秦,经由此关。年南宋吴玠在此击败南下金*,完颜宗弼(金兀术)中箭而退。
武关(南)
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春秋时称“少习关”,战国时改“武关”。刘邦灭秦即从武关入定关中,李自成农民*囤兵商洛,出武关进北京;年,贺龙曾指挥所部工农红*与敌刘振华部激战武关。
萧关(北)
秦代的萧关遗址位于甘肃庆阳环县城以北。汉代的萧关位于今宁夏固原市东南。北宋为了防御西夏,在汉萧关以北里筑新关,即今宁夏同心县南。萧关为关中抗御西北游牧民族的前哨。西汉武帝两次出萧关,巡视西北边陲。唐武则天任魏元忠为萧关大总管,统重兵镇萧关以备突厥。北宋与西夏对峙近百年,萧关一带为前沿。
中国四大古关口
剑门关(见前)
函谷关(见前)
雁门关(见前)
仙霞关
仙霞关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西南,当福建、浙江、江西3省交界处。被誉“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唐乾符五年(),*巢起义*进*福建,辟径道里直趋建州,始成隘路。唐乾符五年(),*巢*辟道里直趋建州入闽,始成隘路。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始建关,明清时依地势于方圆近百里内的安民、二渡、木城、*坞、六石等处设卡,加上仙霞合称“六关”。明末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据仙霞以抗清兵,因郑芝龙(郑成功父)降清,清*遂得入闽,灭南明隆武*权。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侍王李世贤也曾在此活动。年至年间,粟裕、刘英领导工农红*挺进师,在此建立了根据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