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在嘉峪关胡思乱想
TUhjnbcbe - 2021/2/24 16:06:00
关于一座雄关,一个人,还有一段历史的个人随笔。既然到了嘉峪关市,那么肯定要去看看嘉峪关。从小学开始,大概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东边一座山海关,西边一座嘉峪关。长大后,慢慢知道长城分为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当然还有各种七七八八的赵长城,燕长城等等,而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长城,旅游最常去的长城,还能看到一点想象中的长城样子的,是明长城,而嘉峪关,就是明长城的终点。今天的嘉峪关城,是一个旅游开发的非常“中国”的景点,如果和敦煌莫高窟比起来,高下立现,哪怕大家都是AAAAA级景区,大概里面也分了三六九等吧。从网上摘录一段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年被选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全长约60千米。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整个景区不大,逛一圈下来大概两个小时足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腥臊臭味,那是用来招徕游客骑乘的骆驼带来的附赠,貌似这样的游玩项目设计似乎已经成了国内旅游景点的标准配置,不管你身处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当然也不会有人去在意骆驼愿意不愿意。配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妈们手中随风舞动的七彩纱巾,千篇一律,一定要站在路面正中间,强行拍照的模式,以及随地吐痰的大爷和吵着闹着不买气球和冰淇淋不罢休的小朋友,嗯,熟悉的味道。以上这些并不会给人带来太多的不适,习惯了就好。最让人失望的是下面这件事。年12月,花了3.05亿,历时五年的最近一次修缮工作终于完成,成功的把一处凭吊历史,咏怀发呆的妙处变成了当地*府的摇钱树,一切为了经济,这个可以理解。只是今天的我们,步行其中,看着那些连遮掩都懒得做的施工痕迹,心里总是有点疙瘩,这个施工质量和修复理念也太不咋地了吧?嘉峪关里面有座游击将*府,修的虽然是方方正正,一板一眼,但是崭新的有点扎眼,感觉昨天刚刚粉刷完墙壁一样,用的还是那种快干涂料,配上里面那些个张牙舞爪,一看就是有点粗制滥造的泥塑人像,实在是让人有点不讨喜。不过正门口的墙壁上到底有点意思,右手墙上列举了这座游击将*府的各位主人,从明到清,当然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版本,譬如只有一位明朝将*,剩下的都是清朝官员。左手墙上则是列举了明正德十一年(年)十一月,满速儿汗入寇肃州,游击将*芮宁如何与蒙古作战,中计遇伏,奋战一天,最后以身殉国的事迹,当然少不了死后如何尊荣,追加封赏的桥段。外面的雨下得密密麻麻,伴随着小风一吹,颇有点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意思,既然老天留人,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走不了,那就站在游击将*府大门口,一边欣赏这场总感觉和嘉峪关气质有点不太吻合的大雨,一边信马由缰,胡思乱想。其实嘉峪关是一座很新的关隘。明洪武五年(年),宋国公、征虏大将*冯胜在西征大获全胜之后,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这是嘉峪关最早的雏形,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对抗虽然已经全面失败,但是斩草尚未除根,年年都来袭扰的北元残部。这里面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冯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嘉峪关。冯胜(?—),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乱世,聚合乡邻结寨自保。后率*而起,协助朱元璋征讨四方,建立明朝,南征北战,披坚执锐,功劳不可谓不大,已经大到无法再赏的地步,所以他的结局和其他明朝开国功臣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后话。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元末明初。当时虽然朱元璋已经定都南京,但是如果打开全国地图仔细看一看的话,新生的明朝其实只是打垮了元朝,并没有真正消灭蒙古人。比如名将扩廓(又名王保保,就是金庸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中赵敏她哥的原型人物)就居于和林,隔三差五的跑来骚扰明朝边境,打了就跑,捞一票就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草根逆袭明太祖深以此为患,于是派出大*三路出塞。明洪武五年(年)命冯胜为征西将*,率副将*陈德、傅友德等从西路出击,攻取甘肃。到兰州时,傅友德率领骁骑为前锋,击败元*,冯胜复败之于扫林山。到达甘肃,元将上都驴出迎投降。到达亦集乃路时,守将卜颜帖木儿也降。冯胜*驻扎别笃山,岐王朵儿只班逃走,冯胜继续率*追击并俘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根据明史记载,这场战役中,大将*徐达出师不利,左副将*李文忠*与元*死伤相当,唯独冯胜斩获甚众,俘敌甚多,全胜而返。接下来我们要说但是了……这一仗虽然打赢了,但是彼时的蒙古人已经恢复了过往草原马寇的做派,来去如风,彪悍善战,着实令时隔几百年后重返河西走廊的中原农牧民族十分头疼,怎么办呢?修长城,建雄关,狼烟为号,屯兵戍边。跑,我是追不上你们了,那么我就一个一个把堡垒密密麻麻的排列整齐,有本事你就拿人命来填!这是冷兵器时代最有效的防御措施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修在嘉峪关呢?这里并不是对*峪关的选址有什么疑义,方圆百里之内,此处是本来就狭长如同鸡肠般的河西走廊最险要之处,一座雄关连同周围附属的全部防御体系确实牢牢地扼守住了塞外游牧民族进*甘肃的咽喉。历史证明,只要有足够的兵员,配套应有的物资储备,缺乏攻城器械的游牧民族确实没什么好办法。在战术层面,这是一个完美的杰作。那么战略层面呢?为什么当时生机勃勃,一派兴旺气象的明朝不继续西进,向着汉唐时代的版图继续进*,恢复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乃至饮马河中,遥指中亚呢?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每一个建国初期的王朝,总的来说,都是富有进取心的,一大帮经过了血与火考验的强兵猛将是需要不断地建功立业来为自己加官进爵,更不要说当时的明朝边境并不太平,从战略层面来说,保有足够的战略缓冲是帝国的正确战略,比如在整个西域建立足够顺从,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仆从国,在核心要冲实行*事管理,接下来就是移民屯田,开府建衙,这是已经被汉唐以及后来的清朝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嗯,直到今天也不过时。更不必说,当时的汉人帝国---明王朝,百战之师,还是很能打的,直到朱棣登基之后,还时不时的跑到今天的蒙古打秋风,扫落叶,顺便来顿草原涮羊肉,胡天胡地的快活一番呢。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列出自己能够想得到的原因如下,仅供拍砖,不过麻烦各位轻点拍。攘外必先安内,此话还是有道理的。说起源头,怪就怪太子朱标走的太早,痛失顺位继承人的老朱气急败坏之下,一番瞎操作,自剪羽翼,没想到还是不能阻挡自己死后即刻爆发的“靖难之役”,本来应该对外开疆拓土的猛将强兵都死在了自己人手里,更不要说白花花的银子就那么哗哗哗的溜走了。没人,没钱,是打不赢仗的。而且老朱这个人呢,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眼界。洪武六年,北伐获得决定性胜利,将元朝的残余势力再次痛击之后,朱元璋就下令保持现有形势备边即可,守住传统的中原农耕区,不必再向四周扩张。上谕曰:“处太平之世,不可忘战;略荒裔之地,不如守边。”这道谕旨就直接说明了朱元璋的土地观念,对那些不适合耕种的土地缺乏兴趣,没有扩张动力。这也是明朝没有向西域方向扩张的思想根源。这条金科玉律被他的后代子子孙孙倒是严格执行了。其次是当时明朝的主要对象还是防范北方的蒙古残部。按照《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朝在九边的布防兵力如下,辽东官兵99,名、蓟州官兵78,名、宣府官兵,名、大同官兵54,名、榆林镇官兵49,名、宁夏官兵30,名、甘肃官兵33,名。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更不要说迁都北京之后,北方逐渐恢复元气的蒙古人动不动就南下劫掠,抢钱抢粮抢女人,到了后期特别是土木堡之变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都要到北京城外的永定河里饮马嬉戏了,此时此刻的明朝君臣对于千里之外,没有刻骨之痛的西域自然也就力不从心,只能放弃了。然后西域的情况和汉唐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当时的西域被数个地方*权所分割。其中,吐鲁番*权占据着高昌故地,亦力把里(后被叶尔羌代替)控制着塔里木盆地,瓦剌、吉尔吉斯等部族则盘踞在天山以北。各方*权相互征战,仅亦力把里的歪思汗,就曾和瓦剌发生了多次极其血腥的部落战争。中间更有不少来自中亚西亚的外部势力,火中取栗,趁机进入西域。当然,我们都不会忘记后来还有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庞然大物---帖木儿帝国,如果这个时候想要进*西域,慑服群雄,对于初创期间的明王朝来说,代价有点大。由于战乱频发、百业凋零,明代的西域已经远不如汉唐时期那么繁荣。根据资料统计,当时的西域大概只有40万人口,生产力水平较低,千里白骨,渺无人烟的情况比比皆是。16世纪的《拉失德史》曾记载:“这里(西域地区)甚至难以供养一支*队”。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明朝以战养战,成功控制了西域,也得不断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进行实质性的统治,付出相当大的管理成本,小算盘这么一打,这笔买卖不划算啊。最后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全世界来看,那个时候的世界其他地区发生了什么?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以及拜占庭的灭亡,从中亚到西亚长达数百年的战火反复蹂躏导致传统丝绸之路的断绝,商旅阻隔,人烟稀少,东西方之间传统陆上贸易变得日渐困难,无利不起早,对于明朝来说,凿穿西域的动力确实不足。随后开启,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伴随着航海技术的日益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变得越来越吸引众人的注意力,无论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是泉州港为首的港口群兴起,乃至屡禁不止,越来越旺的海上贸易,且不论官办还是走私,都让明帝国从上到下赚了个盆满钵满,那么谁还会千里迢迢的走一条危机四伏且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的“丝绸之路”呢?不知道这是不是所有的原因。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原因。或许这一切都只是我自己在这个细雨霏霏的午后,站在嘉峪关里面的胡思乱想而已罢了。延伸阅读拉卜楞寺小记为什么停了这么久如果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看电影如果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那就去读书吧《个男人和3个女人江湖恩仇记》的另外一面说说读书笔记鳕鱼家族解密史听书失眠鸡零狗碎的一天商业的世界最寒冷的冬天,那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讲到开餐馆,我对于潮汕人是很服气的!心服口服的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嘉峪关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