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游览悬臂长城之后,驱车十余公里来到嘉峪关套票的第三个景点,长城第一墩。因为它是建在讨赖河岸,所以又被称为“讨赖河墩”。据说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由于它是明代万里长城西段的第一个墩台,所以有“万里长城第一墩”之誉。
到这里游览的游客不是很多,停车场的面积很大,可以随便停放。但是景区的大门距离墩台还比较远,游客只能选择乘坐景区电瓶车,每人10元。还是几天之前的那个话题,景区之内茫茫戈壁,一片荒凉,何必要把大门建得如此之远,此处不通公交,凡是游客,除了包车就是自驾,但是依然要花钱换乘,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乘坐电瓶车到达“长城第一墩”石碑前,游览正式开始。“长城第一墩”碑文由已故的老红*、*人书法家魏传统先生题写,字迹飘逸洒脱,苍劲有力,*旅气质跃然纸上。
欣赏石碑之后,参观“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这是一个地下展厅,展厅以长城为主题分为几个展区,展厅的设计很有新意,放在地下可以保持地面景观不受影响,最大限度的保持古迹的真实意境。
展厅布局也很艺术,内容也比较详实。把第一墩的来龙去脉,*事作用都介绍得非常清楚。在明代,嘉峪关管辖着墩台三十九座,第一墩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担负着传递信息,储备物资,驻守兵员的艰巨任务。
这个展区的标题是“第一墩的表情”,是一个非常拟人化的句式。古老的长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在历史使命终结之后,依然以残缺的身躯挺立在战斗的岗位之上,从它那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的表情上,可以感受到它内心深处的骄傲和自豪。
让人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一段玻璃栈道在室外,站在上面,向下看就是讨赖河的河滩和河道,向远处望去就是一片戈壁。脚下的悬崖壁立万仞,高达80余米,看得令人头晕目眩,如果恐高,最好还是少看为妙。
讨赖河奔流不息,它不仅为戈壁沙漠带来了生命的源泉,而且见证了长城第一墩拓疆戍边的卓越功勋。风沙吹散了岁月,留下的是不灭的功绩。
万里长城第一墩,在古代*事战斗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据说每墩守*大多在30人左右,而且要昼夜警惕,遇到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炮,警示全*,共御入侵之敌。在严防死守的战线上,第一墩永远是先锋和主力。
现在,我们游览茫茫戈壁上的第一墩,虽然看不到刀光剑影,听不到战马嘶鸣,但仍可凭吊苍凉冷穆的边关历史,遥想当年狼烟四起,鸣炮报警的肃杀气势。还可以欣赏讨赖河绝壁天险,领略戈壁的浩翰风姿。
嘉峪关长城第一墩与山海关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南北衔接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龙”的首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名。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
举目都是无边无际的茫茫戈壁,遥想古时,这里人迹稀少,气候恶劣,只有保卫疆土的将士常年驻扎。“春风不度玉门关”,边关岁月之艰苦可想而知;“不破楼兰终不还”,将士的浴血奋战豪迈气概,至今依然在河西走廊的高空中回荡。
热门微刊
.......
路客
乡村游盘活闲置院月季村成为“打卡地”
路客
无锡白塔村:高效农业打基础乡村旅游唱大戏
路客
北京密云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
运营团队
总编:关勇
责任主编:周江
朗诵顾问:小燕子
美术顾问:李月
新闻顾问:杨旭景
法律顾问:杨宏
技术顾问:赵杰
吕少璇
艺术顾问:*洲胜
马玉平
中国新闻报刊网独家合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