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赛说:
上周有次特别独特的体验,我迫不及待想跟你分享下。作为人头马的特邀“斜杠先锋”,我去了趟戛纳电影节。从巴黎到戛纳再到干邑区,整段经历非常丰富,这里跟你一一道来。
在塞纳河飘摇中看巴黎
傍晚在塞纳河上边吃晚餐边看两岸风景是巴黎最浪漫的选项之一了。我这次上的是YachtsdeParis的Acajou号,这艘船虽然造于年,但到现在还干净整洁如初。YachtsdeParis只能包船,如果你一两个人可以选BateauxMouches的傍晚游船+晚餐项目。
我去的那天不幸有点下雨,但在朦胧中看巴黎也另有一番风情。坐在船中看塞纳河两岸几乎看不到什么新建筑,你也好像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巴黎一样。
雨点渐密了,就正好回到船舱开饭了。法国人很讲究,即使在船上,无论摆桌还是摆盘也都挺讲究。晚餐后用水晶杯倒一点干邑小酌是法国人从18、19世纪就开始的习惯。一杯人头马X.O入口,闻到馥郁芬芳。再看看窗外,不知船已回到巴黎圣母院。
戛纳到底去看啥
入夏之前全球星光最闪耀的地方应该就是戛纳了,这个南法小城(按天朝概念可能最多算个镇)每年都因为全球影人齐聚而出名。不过,我觉得近几年比戛纳选出的电影更出名的是红毯上的八仙过海。每年来戛纳的中国明星也不少,今年就有范冰冰、李宇春、张震、*、任重等等。
戛纳电影节历史特别有趣,年代末,为了抵制充满法西斯主义气焰的威尼斯电影节,法国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而选戛纳是因为这里气候舒适。我在的那几天北京都已经34°了,戛纳每天才不到20°,却仍然艳阳高照。整个海滩搭起了一个接一个的棚子,里面都是我拍的这种大宴各方宾客的临时餐厅。
各国花草争奇斗艳
比电影更好看的是戛纳海滩上上演的一幕幕真实世界情景,你看我随便走走就能撞到这么争奇斗艳的非洲*团。我离开的时候更在酒店门口看到一帮同胞贵妇*团,全身打扮极尽能事,珠宝大到惊人。
各种公司杂耍
戛纳期间酒店价格飞涨,一屋难求。各大电影制片公司都包下冲主路的阳台房,他们把钱花到刀刃上,把影片条幅或自家Logo挂到阳台上。海滩随便走一走,就能从酒店阳台上看到哪家最下本。而路上经常能偶遇拉着电影条幅或是各种品牌产品的车。
全城金棕榈披上身
卖街头时尚的店在滑板上印出金棕榈;面包店的Logo干脆是金棕榈和麦子的综合体;戛纳期间连Zara一进门都是晚礼服,这个小城在电影期间华丽转身,从上到下以晚装示人。是的,连火车站都披挂起红毯,让刚到小城的人就能即刻走上红毯。
红毯宫斗
KendallJenner在今年戛纳穿着意大利复兴老牌Schiaparelli
对于游客看官,到戛纳走红毯绝对是来电影节的头等大事,之前我就看到过文章爆出有公司明码标价能包你走上红毯留下倩影……旅途劳顿、精心打扮、极大代价之后当然要重视走红毯这一要事了。
人头马今年还请来*、任重一同走红毯
因为已经持续赞助戛纳电影节15年了,所以对走红毯这事人头马也门清。他们请的戛纳电影节专家consultant告诉我最重要的就是两点:1.占位准,找到我们的摄影师。2.慢,厮磨硬泡不要脸地慢慢走,据说能在红毯走上5分钟就彻底赢了。
离戛纳电影宫红毯所在地最近的酒店是MajesticBarrière,因为酒店一出门就能踏上红毯,所以无论戛纳电影节评委还是各路明星都会首选住在这个酒店。当然,酒店房间即使价格高到几千欧一晚起也一年前就卖空了。走红毯当晚我就从这个酒店出发。
红毯之前是简单安检和这段小路。戛纳纸醉金迷背后也有特别让人唏嘘的反面,比如这个法国小伙就举着牌子说:今晚没地住,哪儿能借宿一宿……影迷们则早早等在红毯另一面,期待明星到来。
我到的早,一站到红毯上就完全忘了要慢慢慢这件事了,就觉得闪光灯这么多也不是自己待的地儿,就有点局促地拍了这张照片走人了。走进影院看现场红毯直播才让我从容一些。为什么穿这么正式?戛纳一直对DressCode有严格规定,据说几年前还有女星因为没穿高跟而被拒走红毯从而引发社会讨论的事情。
我那场红毯的焦点就是WinnieHarlow。这位当今红得发紫的超模自小便患上白癜风,曾被人嘲笑为“奶牛”,她自己也一度感觉生活没有希望,还有过轻生的念头。今朝红毯上她不但走得自信,裙子也选得极为耀眼,银色超长裙摆就像一道闪电。你看看裙摆这么长,走在红毯上时间自然不短了。
红毯、电影首映后回到酒店庆功,我们开的就是这瓶专门为戛纳电影节打造的人头马X.O戛纳珍藏版。瓶身中心和礼盒上金光闪闪的圆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老式电影院闪闪发光的复古字母灯牌。你可以在人头马京东自营旗舰店买到这瓶特别值得珍藏的X.O。
戛纳之外,干邑之心戛纳之后我就立即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干邑区。比起戛纳的喧嚣,这里真的就是世外桃源。我身处的这片葡萄园在整个干邑区的中心。你可以注意一下,人头马全线产品都标着是优质香槟区干邑(CognacFineChampagne)。
干邑跟香槟有甚关系啊?我在酒窖遇到了人头马第五代首席酿酒大师巴蒂斯特?卢瓦索(BaptisteLoiseau),他跟我说“香槟”只是干邑的地区名字而已,法语的Champagne就是白垩土的意思,说得就是干邑区最好的土壤。而按国家规定,只有%使用来自大、小香槟区的葡萄酿造且大香槟区的葡萄比例不低于50%的干邑,才能称为优质香槟区干邑(CognacFineChampagne)。
在干邑人头马还有个特别用来招待客人的LeClub,在里面我体验了人头马X.O的饕餮品鉴。它用多种“生命之水”调配而成。正确的步骤是先闻一闻,你能闻到丰富的果香和花香,之后小品一口能细细品出肉桂或细致的果香……
你看这一桌蜜饯干果奶酪巧克力马卡龙就是用来解释人头马X.O丰富的味道的,你还可以边品边搭配着吃一点。我在桌子旁慢慢转着慢慢品,一会儿就觉得有种飘飘然的感觉,整个人都陷入各种香味的拥抱中。
尝遍整桌,我个人觉得帕马森奶酪(Parmigiano-Reggiano)和橘皮干儿搭配X.O喝口感最佳。我不由得想:如果能每晚吃完饭后这样配着小喝两口会多么惬意啊。
今年年初,人头马换了全新口号:“人头马一开/人生更多彩”。中间的斜杠来自近些年一直流行的“斜杠青年”的生活态度。拓展更多斜杠,你的生活可能也更多,活得也能更多彩。我这次短暂的法国旅行也是一样,巴黎/戛纳/干邑区三个地方有三种不同的氛围、体验,留下记忆中的层次也好像杯中酒一样丰富,令人回味良久。
最后想说,在法国感受到的夏日艳阳和碧海蓝天提醒我,夏天真正到了,这个夏天你在哪儿呢?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腾讯娱乐戛纳报道团(文/Bunny李小栗)
戛纳电影节要闭幕啦!不知道连续这十多天的报道内容大家看的还畅快吗?这十几天发生在戛纳最新最全最热辣的新闻全部都在腾讯戛纳报道团的手中!
现在这场盛事即将落下帷幕,想知道还会有那些明星走上戛纳闭幕式红毯吗?想知道金棕榈大奖最后花落谁家吗?想一手掌握所有戛纳闭幕式现场资讯吗?想看到最深刻的电影评(zhuang)论(bi)资讯吗?赶紧锁定腾讯戛纳闭幕式直播!这里有美景,有明星,有电影,还有最犀利的评论,最前线的吐槽,最灵*的表情包截图,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唯一缺的就是你的参与!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奖品——金棕榈叶
所有精彩内容都在腾讯娱乐23日零时30分的戛纳闭幕式直播,有腾讯直播,戛纳和你零距离,不要等,赶紧来!
或许是因为去年戛纳主竞赛单元实在太烂,导致今年的戛纳似乎有一种随便怎么搞都会是大年的感觉。这种错觉在电影节的前段很快得到了应验,连英美最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听》主编尼克·詹姆斯在电影节头几天碰上小编时,也点头表示这是他参加过的主竞赛质量最高的一次戛纳。不过高开低走或许才是今年戛纳的真相,在历经了《雪山之家》《玛·鲁特》《托尼·厄德曼》这样多样化的惊艳开局后,伴随着朴赞郁、阿萨亚斯、达内兄弟、多兰这些此前期待颇高的大导演一个个差强人意的发挥乃至扑街,大年的神话很快就破灭了,尤其是当西恩·潘烂到无耻《最后的模样》刷新了所有人的下线时,那个大家熟悉的戛纳还是回来了:总会有几部牛逼的不行的,也总少不了一、两部傻逼到死的。当然,到了曲终人散预测金棕榈的时候,大家似乎还是比较懵逼。
▲《雪山之家》剧照
毕竟戛纳采用的是精英评审团制度,即由电影节官方聘请一批知名、“专业”的电影人组成一个特别的评审团,在电影节不到两周的密集时间里观看评选单元内的全部电影,并由主席主持讨论,最终独立决定各个奖项的归属。这种相对精英、封闭的评选规则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电影节的主流选择,虽然避免了像奥斯卡学院奖那样年复一年用所谓“公正”、“民主”的选票投出美国梦笼罩下美学和文化上的折衷物,但也时常怪招频出,沦为评委私人品味的任性选择。
今年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由类型片巨匠乔治·米勒领衔,似乎类型片作者会有更多机会。但对于导演来说,很多时候自己拍什么片和自己喜欢什么电影压根是两回事,照着创作者印记去猜测评委们的喜好很难说不是一件愚蠢事,索性不如让我们信马由缰地再来重温下今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也来玩一把竞猜金棕榈的游戏。
金棕榈/评委会奖
这两个奖事实上就是主竞赛单元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在艺术品中拔高低本就是很微妙的事,因此第一和第二也常常只是评委会的一念之差,其中评委的审美偏好常常扮演了关键角色。从今年电影节现场的反响和评论界情况来看,德国女导演玛伦·阿德作品《托尼·厄德曼》一路黑马几乎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它甚至是国际场刊创刊以来最高分,而在法国场刊还是中国评分里,这部电影也都名列第一,并荣膺了今年主竞赛单元的费比西影评人奖。年,年和年影评人的选择都与评委会相吻合,《白丝带》《阿黛尔的生活》《冬眠》都最终摘下了金棕榈。去年影评人最爱的《索尔之子》,最终拿到了评委会大奖。虽然《托尼·厄德曼》的“喜剧”风格,和较为平实的场面调度,让它似乎不具备传统意义的金棕榈相,但从影片目前的口碑来说,《托尼·厄德曼》就算拿不到金棕榈,也似乎应该把评委会奖收入囊中。
▲《托尼·厄德曼》剧照
从口碑上仅次于《托尼·厄德曼》的还有保罗·范霍文《她》阿莫多瓦《胡利叶塔》蒙吉《毕业会考》普优《雪山之家》贾木许《帕特森》和法哈蒂《推销员》。相比于得奖专业户蒙吉和法哈蒂,《毕业会考》与《推销员》自然是一年里不可多得的佳作,他们都着重反思了导演所生活的社会,并且对道德困境下的人性提供了一种深度探讨。但这两部作品与他们各自巅峰《四月三周两天》与《一次别离》相比都有不小的距离,这样的作品如果拿金棕榈,想必影迷是不会买账的,尤其是蒙吉已经有一枚金棕榈在手。评委会大奖可能是这两部电影比较好的归宿。《雪山之家》的导演普优虽是罗马尼亚新浪潮的老将,但在戛纳主竞赛单元,他则不择不扣是个新兵。在他耗时三个小时漫长电影中,琐碎生活最终叩响了生命中那些沉重的谎言和秘密,他以一种接近真实时间的极简美学让观众在他的电影里体悟到了生活的真相。如果评委会还能记得起这部戛纳第一天放映的影片,那么或许荣膺评委会大奖也并不令人意外。西班牙异色大师阿莫多瓦早就是无冕之王,虽然从来没有拿过金棕榈,但每次来戛纳都能奉上质量极佳的好看抓马。《胡利叶塔》在今年戛纳感动了一大群女观众,如果能同时打动今年评委会的五位女评审,自然也会是大奖有力竞争者。
▲《胡利叶塔》剧照
特别值得一提是78岁类型片大师范霍文,时隔十年的新作《她》虽然在电影节最后一天才登场,但不仅剧作流畅好看,悬疑气氛做得十足,还是一个极有深度的女性主义文本。如果评委会主席乔治·米勒真的要照顾同为类型片的好基友,那么同样作为好莱坞外来者而取得过巨大成功的这位荷兰老导演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她》如果拿到金棕榈也是一个顺水推舟给范霍文送上了终生成就奖的好机会。
除了以上这几部大热门外,贾木许作者风格鲜明的《帕特森》也在英美媒体方面收获了大量好评,包含着强烈*治诉求的巴西电影《水瓶座》和肯·洛奇描绘左翼底层人民不卑不亢的《我是布莱克》也都有可能爆冷冲击评委会大奖。
最佳导演奖
最佳导演奖在法语里也称为“场面调度奖”,源于法国人对舞台剧导演的称呼,移用到电影里,这一概念就特别强调导演对电影整体氛围和美学的塑造。戛纳之所以被称为艺术电影的圣殿,也源自于它在三大电影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