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正宁路夜市热闹非凡,蓄着大胡子的回民爷爷正在制作鸡蛋牛奶醪糟,游客、本地人纷纷围在周围期待着这道美食出炉。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入疆前的敦煌,沙洲夜市的吆喝声不亚于这里。两个地方都有带着回民帽子的老者们,大刀宰牛羊的年轻人们,包着头巾的女人们,还有那西北汉子专属的男性雄浑嗓音。
敦煌:沙洲夜市
看看市场上卖的食物,我数不出多少种来自西域。而街上的人鼻子高挺,眼眶深邃,个子虎人。想必一千多年前,这个大鼻子人祖上肯定是定居的河西的粟特人,那个脸色泛红的中年人一看就是吐蕃人的后裔,带帽蓄胡的回民要么是甘州回鹘,要么中东伊斯兰带来的圣徒。千年前的甘肃理应如此,它是一个文化多元、国际化程度甚至高于关中的地区。脑洞极大地我又开始幻想:如果没有甘肃,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张掖:七彩丹霞
如果没有甘肃,相当于上海一个城市少了四分之一的GDP,似乎无足轻重。少了四分之一GDP的上海,各个收藏家、博物馆有关的佛教的藏品骤减,各个展览馆有关古代中国壁画、雕塑的主题不会出现在公众眼前。中国将失去莫高窟(佛教塑画)、麦积山石窟(佛教雕塑)两座世界级石窟。
比起上海,更惨的是几乎同等经济水平的北京,毕竟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一大批国家机构都在北京,就不说民间了。当然,几千家兰州拉面不复存在,福建的沙县和山东的*焖鸡少了有力的竞争对手,哦对了,还有大批的青海化隆人即将面临失业。
天水:麦积山石窟
抛开北上广深的大部分地方的展馆资源都不足,几乎每个省的文化展品都会搬到一线的大展馆中;在北方的面食中兰州拉面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南方人平常也不怎么吃面,所以上述的影响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不痛不痒。
如果没有甘肃,全国中学生们少了一种上课看课外书的乐趣,《读者》没了,《视野》没了。还有广大的文艺青年们,再也不能让董小姐给点上一只兰州,民谣会少了类似思乡、苍凉、流浪等多种主题的作品,音乐节没了野孩子、低苦艾和刘东明,大家装逼也没那么利索了。
兰州:*河
闲话说了很多,一句话总结:没了甘肃,生活会缺少了一种对情怀的向往。这句话十分装逼辣眼,每个人对于情怀都有自己的理解,怎么没了这个穷地方这么夸张呢???
其实毫不夸张,因为甘肃的命运自古就凄凉,诸多情怀往往诞生在困境对未来的向往中。甘肃名字取了甘州(张掖)、肃州(酒泉)这两个地方的古称。相对于这两个名字,更有名的还是凉州(武威),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瓜州(敦煌)、沙州(敦煌境内)、河州(临夏)、兰州等。
抛开地理命名的“河”、“兰”,这个省的名字怎么取都感觉比较惨,所以我猜人们选取了较为好听的“甘”和不失威严的“肃”作为省名。
武威:鸠摩罗什寺
地名这么凄凉,是因为甘肃一直是中国腹地之盾,保卫着关中、中原一代的文明。这种“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爱国情怀在甘肃人的骨子里生根发芽。
你看,姜维、李广这样的名将是老乡,霍去病虽然不是甘肃人,但他的传说一直流传在河西走廊回荡。你再看,《凉州词》这么多,几乎首首脍炙人口,天天诵月的李白看甘肃的月亮画风秒变《关山月》。没办法,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张掖:大佛寺
甘肃的地理重要性从汉代已经彰显,从乌鞘岭到星星峡是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很长一段时间中这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文化、商贸、宗教的主要通道。其实中国的兴衰缩影都在河西走廊,地处西北的几百公里狭小通道的命运却和大国起起落落紧密相连,河西的城市就是最好的体现。
汉代设立的河西四郡,名字个个威武霸气,武威(彰显汉帝国武功*威)、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酒泉(霍去病洒酒于城下甘泉)、敦煌(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鸣沙山
我相信诸位在初高中学习地理历史,看到这一段辉煌岁月时一定也有霍去病那种少年般的热血沸腾。当然,这仅是开端。盛唐时代的河西是继汉代开疆拓土后的另一个见证。
在群雄逐鹿,纷争不休的中原无暇顾及西域时,河西一代被地方割据、异族入侵。唯有在中国“大一统”的强盛下,河西才会完完全全被中央管辖。历史赋予了它非凡的意义,在另一个中原大一统的明代,敦煌没落,外族崛起,明*府又在河西设立新的标志——嘉峪关,作为明帝国西向的拱卫。
嘉峪关:长城
古代封建王朝时的河西如此,他苍凉、悲壮,像一位伤痕累累的长髯老者,可他的命运还延续到了当代。如果没有甘肃,中国的能源行业受到影响。
玉门是一个古老的名字,*沙上传颂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它名扬万里。但今日的玉门并不是那个*沙漫天的古战场,它是一座因石油而崛起,又因石油而没落的能源小城。
新中国的第一个石油基地撑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建造,即便今天的玉门已是空城,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石油的玉门班子可是扎扎实实的玉门人。没有这群甘肃人、玉门人的努力,早期的中国工业体系可能还有一段长路。同理的城市还有河西新兴的镍都——金昌。
嘉峪关:以长城明明的新兴工业城市
从敦煌入疆的时候,我看到对面开行的火车上写着“新丝绸之路”,这可能是当下甘肃承担的使命。丝绸之路始终是这“苦凉”之地永远的话题,以前的驼队变成了现在的铁轨,以前的胡汉交易变成了现在的国际贸易。
从乌鲁木齐回兰州的铁路上,路过张掖时意外地看见了山丹*马场的牌子。这里是中国解放*目前唯一的官方*马场,要知道,这个*马场的第一任长官,叫做霍去病。
武威:凉州城门
试想,若是没了甘肃,两千年沿袭下来的民族精神和大国血脉会失去多少颜色?想得再严重点,倘若两千年的汉代没有夺得河西地区,中华民族又要遭受多少劫难呢?
甘肃的矛盾一直存在,历来的战争与和平,荒漠与生存,到今天则变成了经济的制约与思乡的无奈。兰州大学位列高校,却被称为“全国最孤寂的重点高校”;据统计,每年甘肃人才流失的比例都高达50%及以上。
西北人恋家,却又无奈地回不了家。他们把对家,对国,对未来,对梦想的希望与愁思寄托在那些聊以自慰的文字和旋律当中。如此矛盾下创造的情怀——深刻,复杂,它能点醒那些装睡人,唤起那些安于现状者内心拼搏的火花。至于穷嘛,没有什么是*河啤酒和黑兰州解决不了的。
兰州:*河
穿过正宁路熙熙攘攘的人群,街边的地摊小贩在人潮中唠着家常。那个高鼻子的粟特人在安史之乱后的排胡运动中躲过一劫,以昭武九姓和伪汉人身份在乡间生存下来,直到慢慢汉化;高原红的吐蕃人失去河西后,依然在祁连山的脚上过着放牧生活,他再也没想过去圣地拉萨,慢慢地把藏名换成了汉姓汉名;逃到河西的回鹘人后来接受了来自西域的神圣洗礼,他拿起了《古兰经》,在圣洁的月光下虔诚祈祷……
没有甘肃,我这个千年美梦也就没了。
敦煌:莫高窟外的戈壁滩
麥克
爱武侠,爱旅行
典型双鱼座幻想男
没事喜欢旅行和无病呻吟
到过中国三十三省,亚欧六国
旅读∣城市·记忆
洋场:上海|天津|大连|澳门|哈尔滨|青岛
名邑:沈阳|长春|南昌|平遥|阆中|泉州
民族:阳朔|大理|德令哈|青海湖
丝路:喀什|伊宁|吐鲁番
宗教:青城山
族群:小气的上海人|悠闲的成都人
麥克抽